刘率乃和罗良禽两夫妇,是乐清市大荆镇西二村的普通个体户。但这家人的过年方式有些特别:年初一和初五,他们都邀请10来位乡亲来自家,自弹自唱过新年。
他们家二楼,就像一间小型乐器店:古筝摆在房中央,靠墙有二胡、京二胡、中阮、鼓、钢琴、小提琴,乐谱架上叠放着垒起来约半个巴掌宽的京剧、越剧、歌曲的唱本曲谱。
这样上规模的器具,早已超过了一般曲艺爱好者所涉猎的文艺种类。实际上,这些或中或洋的乐器,也是为镇上其他的文艺同好准备的,他们把这里称为“家庭俱乐部”。他们家客厅,放置着索尼背投电视、功放,松下VCD、JBL音箱等,都是为俱乐部成员练嗓子,从温州市区采购的。各种常用的戏剧歌曲光碟有百来张,装满两抽屉。“我们就是喜欢这个”,罗良禽说。
作为聚会的发起人,夫妇俩当然是忠实的票友。妻子罗良禽因为拿手的《沙家浜》,还被村民称为“阿庆嫂”。丈夫刘率乃会买来大家喜欢的戏剧歌曲卡带,听着录音机把曲谱整理出来,再复印装订成册,分发给俱乐部成员。
这个俱乐部,从1978年开始,已经坚持了30多年。如今,相对固定的成员有十几个,都是镇上的业余爱好者,从事各行各业,晚上通常是他们发挥文艺才能的好时光。几十年来,他们每周会花一两个晚上,召集戏迷票友来家里吹拉弹唱,有时甚至一连唱上四五个晚上:十来位村民操持乐器伴奏,演唱的妇女盛装旗袍,甚至还有人做灯光师,在楼梯走道上挂满闪烁的灯泡烘托气氛。
这些普通的农民,为了兴趣爱好还会抽空自发组团到外地进行比赛交流: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温州选拔赛、海峡两岸京剧票友赛、浙闽两省京剧票友联谊会等等。他们也从中获得不少惊喜和收获,罗良禽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节目,俱乐部票友阮丽琴曾得过全国越剧票友比赛二等奖。
如今,家庭俱乐部的名气越来越响。当地政府和外地一些单位,都会主动找上门,邀请他们参加文艺汇演,或者为村民唱几场。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义务的付出,出行和食宿费用都要自掏腰包,“顶多也就是向当地村民讨杯水喝喝。”阮丽琴说。
无论参加的比赛是否获奖、下乡送戏有没有物质收获,这些都不重要,对他们来说,只要保留着发自内心对曲艺的喜爱和坚持就足够了。正如罗良禽所说:“我们只要娱乐娱乐,就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