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管是大提琴还是小提琴,失而复得的经历都没有一把二胡那么阴差阳错。旅居美国的二胡演奏家王国伟于2009年2月28日在纽约与一支民乐团一起演出,因演出后要去朋友家作客,便把琴交给民乐团托运。这是他第一次把琴托付给别人,谁知乐团偏偏把这把琴落下了。第二天民乐团悬赏500美元找琴,《纽约时报》也著文高调报道,意在广而告之,帮助寻琴。10天之后,二胡终于物归原主。原来一位新泽西州洗碗机推销员深夜开车路过音乐厅,发现了昏暗灯光下的琴盒,心想必定是有人遗忘,于是捡起来带走。回家后打开琴盒,认出是一把中国乐器,便拨通了标签上的电话。但他误把9拨成了8,电话通到一位女士家中。这位女士曾是美国方塔纳室内乐团的助理,认识王国伟。一周后她在《纽约时报》上读到报道,立刻电话通知王国伟,又联系上那位推销员。二胡终于失而复得。
音乐家怎么会如此不小心呢?《华盛顿邮报》记者Gene Weingarten曾以常有粗心父母把婴儿遗忘在汽车里的现象采访细胞心理学家戴维·戴蒙德,戴蒙德说:“我们的意识会把事物以优先顺序排列,但在细胞层面,我们的记忆力不会这样排列。”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会把钥匙或手机弄丢,那么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概率把一个装满现金的箱子弄丢。而且在巨大心理压力之下更容易发生丢失事件。因此对那些粗心提琴家来说,有人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像好莱坞电影里那样带一个手铐锁住琴盒的手柄,或者干脆改行唱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