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阿什肯纳齐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演奏了马勒《第十交响曲》。
昨晚,冰岛籍俄裔指挥大师阿什肯纳齐来到上海音乐厅,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演奏了马勒《第十交响曲》,以纪念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逝世100周年,而今年上海各类纪念马勒的演出也自此拉开序幕。
昨晚的音乐会名叫《未完成的流浪》。因为《第十交响曲》创作于1910年,马勒还未完成此曲就因为心绞痛发作而去世了,只是留下了一个简单总谱。在他去世之后,先后有5位音乐家对作品进行了填补。昨天演奏的版本为去年11月刚刚去世的俄罗斯指挥家、中提琴家鲁道夫·巴夏(Rudolf Barshai)版。阿什肯纳齐在众多版本中选择巴夏版,是出于对同乡的一种悼念。巴夏版从一开始就充满古怪而不安的情绪。阿什肯纳齐试图细腻地表现崎岖的起伏,音乐带有特别的疏离和不协之感。也有观众认为,《第十交响曲》本身情绪起伏颇大,难有舒畅之感。昨晚小提琴的音效和其他版本相比有些弱,有些和声不那么细腻。但对指挥还是表达了尊敬和热情。
实际上,最早复原“马勒第十”的是英国人德瑞克·库克(Deryck Cooke),他的版本以谨慎著称,巴夏版也是在其基础之上进行复原的,但增加了打击乐的力度。马勒晚景凄凉,这一感情创伤似乎也被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因为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他的妻子阿尔玛与一位建筑师有了恋情,马勒的悲愤之意自然流露在了手稿之中。据说,阿尔玛在马勒死后迟迟不愿公开手稿的原因,就是不想让这段隐私暴露。
昨天执棒此曲的指挥大师阿什肯纳齐,上海乐迷对他并不陌生。就在去年年末,他刚刚携儿子来沪举行过“双钢琴音乐会”,展示了他的钢琴功底。不过,不少专业人士更期待看到他的指挥才能。这个身材矮小的指挥家堪称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杰出代表,听过他音乐会的人都能体会出他对音乐的细腻处理,流畅优雅。
自昨晚开始,今年的马勒纪念演出也拉开序幕:从3月12日的《水蓝的马勒》到5月21日的《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音乐会》,上海的古典乐迷可以一饱耳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