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点/节目/演员/票价
03月24日19点30分滨湖剧院电子地图英国TNT剧院¥60|80|100|150|200|300
超值享受
英语学习者的鲜活教程戏剧爱好者的必修课年均演出1000场的英国传奇剧团—TNT剧院莎士比亚写作成熟期经典喜剧《无事生非》
他们说
“没人想到莎翁剧被演绎得如此引人入胜” – 美国CNN电视台
“折服中国观众的是简洁却绝不简单的设计中蕴含的巧妙想象力以及整个演出纯正的英伦风格和强烈的戏剧震撼力。”— 《北京晚报》
演出团体
TNT剧院——延续TNT剧院一贯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风格,由保罗 弗拉什作曲的《无事生非》在音乐上为莫扎特和爵士乐的混搭风格。TNT版《无事生非》节奏明快、情感跌宕、诙谐幽默、诗意隽永。他们有意规避雕琢痕迹,整场演出行云流水,呈献给观众的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历经岁月冲刷而生命力愈加旺盛的经典。《无事生非》将于近日在英国、挪威、德国、以色列、哥斯达黎加和中国演出。
剧目概述
《无事生非》写作年代应在1598-99年,是莎士比亚喜剧写作最成熟时期的创作,内容热闹欢乐,富有哲思。故事主旨为面具、伪装或游戏,剧中人物探寻的则是男女关系中的自我意识以及真诚与尊重。 在伊莉莎白时期的英国,「无事」(nothing)的发音与noting极为类似,因此「无事生非」也有「注意」、「纪录」、「窃听生非」的双关语暗示。「窃听」在剧中不仅常见,而且至关重要,是造成误解或澄清事实的关键。
比起莎士比亚的其他喜剧(如《连环错》、《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本剧的特徵是场景及语言都较为接近真实生活。《无》剧没有脱离现实的浪漫场景(如《皆大欢喜》里的亚登森林或《第十二夜》里的伊利亚),而是在梅西纳城;剧中人并非一见钟情(如罗密欧与茱丽叶、《皆大欢喜》的罗莎琳与奥兰多),而是相识的友人;本剧语言也不像极度浪漫的诗文(如《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而是当时代的一般口语。诸如此类的安排,使得本剧真实性高,彷佛是一般人也会发生的故事。
剧中的架构主要由两对情侣所组成。希柔和碧翠丝是情同手足的表姊妹,克劳迪和班狄克是亲王唐佩卓的好友,四人双双演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希柔优雅沉静,克劳迪叱吒战场,两人代表传统的结合。碧翠丝和班狄克之间则是永无休止的唇枪舌战,尽管最终配对成功,但两人都仍坚持戴著原本尖酸嘲讽的面具。
这两条故事线,是莎士比亚取材不同故事改编而成。希柔和克劳迪的故事似乎是根据义大利的亚瑞欧托(Ariosto)1516年出版的《愤怒的奥兰多》(Orlando Furioso,英译本於1591年出版),以及邦代罗(Matteo Bandello)於1554年出版的《小说》(Novella)中的第二十二个短篇小说所改写而成。这则含悲剧成分的故事,带有浪漫多情的义大利风味。此外,在文艺复兴时期,时而可见未婚女子被污蔑的题材,其中也有不少以悲剧作收,史宾赛的《仙后》(Faerie Queene)中就有类似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