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动态 > 中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辞世

中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辞世

分享到 |
日期:2011-2-23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年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浙江嵊县人,中共党员。历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名誉院长,上海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2011年2月19日下午,我国著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在她家中阖然长逝,消息传来,使人震悼,作为让越剧观众尊敬的一位艺术前辈,我们真诚地祝愿她一路走好!   在长达89年的人生中,她有近80年的岁月是奉献给越剧的,她是当年新越剧的改革者,又是越剧艺术流派中影响最大的“袁派”创始人,建国以后,她又曾执掌越剧界之牛耳,在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和其他艺术家一起,把上海越剧院建成为一所国家级的大剧院,促进了越剧艺术走向全国,一度使越剧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性戏曲大剧种。她主演的《梁祝》、《西厢记》、《祥林嫂》已成为越剧界的不朽艺术经典,她主持上海越剧院工作时组织创作的《红楼梦》,不仅已是经典舞台作品,也几乎成为包括影视在内的当代所有《红楼梦》题材表演艺术样式的“祖本”。她对戏曲电影的贡献极大,与范瑞娟、吕瑞英主演的《梁祝》于1953



袁雪芬
(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
浙江嵊县人,中共党员。
历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名誉院长,上海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2011年2月19日下午,我国著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在她家中阖然长逝,消息传来,使人震悼,作为让越剧观众尊敬的一位艺术前辈,我们真诚地祝愿她一路走好!

  在长达89年的人生中,她有近80年的岁月是奉献给越剧的,她是当年新越剧的改革者,又是越剧艺术流派中影响最大的“袁派”创始人,建国以后,她又曾执掌越剧界之牛耳,在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和其他艺术家一起,把上海越剧院建成为一所国家级的大剧院,促进了越剧艺术走向全国,一度使越剧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性戏曲大剧种。她主演的《梁祝》、《西厢记》、《祥林嫂》已成为越剧界的不朽艺术经典,她主持上海越剧院工作时组织创作的《红楼梦》,不仅已是经典舞台作品,也几乎成为包括影视在内的当代所有《红楼梦》题材表演艺术样式的“祖本”。她对戏曲电影的贡献极大,与范瑞娟、吕瑞英主演的《梁祝》于1953年拍成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主演的《祥林嫂》也拍成了戏曲电影,并组织和支持了中国电影史上创观众最高纪录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拍摄,等等。而更令她足以自豪的是,她与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一起,作为戏曲界的特邀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了创建新中国并出席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袁雪芬的青年时代

  自1933年入四季春班学戏以来,袁雪芬在越剧艺苑的金色土地上辛励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她和那一代人所开创的越剧事业,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现在她走了,她的思想品格、表演流派、创新精神等都成为了留给后人的艺术遗产。我们感谢袁雪芬,记住她对国家的贡献、对人民的感情、对戏曲艺术的开拓和收获,现在,她虽然离去了,“袁派”艺术和袁雪芬精神将永远唱响。



袁雪芬的作品之一《祥林嫂》

  袁雪芬留下的艺术遗产,是一笔非常丰厚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以我对她的接触和了解,我认为最重要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袁雪芬是大艺术家,但首先却是一位站在历史和时代最前列的政治家。步入艺坛之后,袁雪芬就逐渐树立起了“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的理念,在旧社会演艺界那样复杂的环境下,不受金钱、权势的利诱,不怕黑恶势力的威胁,坚持为普通劳动大众唱好戏,在舞台上塑造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的形象。她坚决站在人民一边,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抗战时期,演出了《香妃》、《木兰从军》、《红粉金戈》等表现爱国思想、歌颂民族气节的好戏。她主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跟着共产党为真理而奋斗,从此把毕身精力奉献给了党的事业。1947年8月,她们越剧十姐妹联合演出《山河恋》,不怕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戏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她同情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于1946年5月把鲁迅小说《祝福》搬上了舞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受压迫妇女形象;她主演的《梁祝》、《西厢》更是在解放前后反封建势力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也正因为她有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魄,所以,她在艺术创作中能把握时代和人民的脉搏,对题材的选择和判断上独具慧眼。今天,像她这样的艺术智慧者,在新一代越剧界中已经罕见,其根原因就是缺乏袁雪芬那样的政治家素质和对人民的深情,光考虑如何表现“自我”和造就“粉丝”(越剧迷)而不是想着去为民众服务、为民众代言、急民众之所想。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祝》范瑞娟和袁雪芬主演 剧照

   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底拍竣。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记录。《梁山伯与祝英台》原名《梁祝哀史》,是越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当时的《梁祝哀史》按现代人的眼光分析,就是迷信和色情的杂烩:梁山伯之所以和祝英台同窗三年认不出她是女子,是因为梁的魂魄被祝摄走;后来归还于他,他才明白她是女郎。“回十八”的路上,想着祝英台的梁山伯满嘴的黄色唱词。 1940年,逐渐出名的袁雪芬带领一些志同道合者,开始越剧改革运动,大量上演新戏。《梁祝哀史》再次上演时,变成了《新梁祝哀史》,内容大量精减,祝英台成为天真、忠贞的少女,梁山伯则是那个呆而可爱的书生,两人的爱情成为干净、明亮、永恒的悲剧。当时每次上演,台下经常哭声一片。就这样,电影版的前身基本成型,由于袁雪芬和范瑞娟的出色演技,别的演员基本放弃演出此剧。老的《梁祝哀史》就此慢慢消失。

  第二,她能团结和发挥高水平艺术家群体的作用。在戏曲史上,凡有突出贡献的大艺术家,身边都有一批高水平艺术家“簇拥”着,他们中包括了编剧、导演、音乐作曲(唱腔设计)、舞美设计等,梅兰芳、周信芳是如此,袁雪芬也是如此,她不仅有越剧姐妹与她一起主演或配戏,而且还有刘厚生、徐进、蓝流、韩义、南薇、刘如曾、吴琛、苏石风、马良忠、幸熙等一大批顶级专家协助她在编导音舞美服装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当然,高水平专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送来的,而首先自己要慧眼识人,自己要具有高艺术水准,对自己有个高标准,不断学习奋进,能够与这些专家有共同的语言,相互间能够切磋,并且肯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尖锐的批评。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今天在年轻一代艺术家中尤其缺乏,许多条件好、也有影响的演员,他们周围只有粉丝朋友(当然也是需要的)而没有高水平专家朋友,这就注定了他们还不可能成为“新一代袁雪芬”。

  第三,是袁雪芬的“艺术正气”。这中间包括几个层面,首先是她对艺术的执着、痴迷、不懈追求,一辈子奉献给了越剧,没有离开越剧舞台去走当官、发财之路。其次是她敢说真话,这方面很突出,对艺术问题、对艺术家,甚至对上面领导,她都敢于讲真话,提出批评,常常指名道姓。1990年白玉兰戏剧奖初创时,我们在评奖条例中专门规定了评委要拒绝吃请收礼等不正之风,她作为艺术顾问很支持,并在研讨会上对白玉兰奖进行赞扬,批评了某全国性大奖的不正之风,后来黄佐临先生逝世,由她接任白玉兰奖评委会主任,依然坚持了这个好风气,我在参与组织评奖和担任评委期间,就亲历她坚持原则、坚持公正、不讲情面的品格,在一次评委会上,她当面批评某位负责领导为本单位演员“争奖”的做法,弄得对方涨红了脸;而对一些艺术上很努力的演员,她却爱护有加。在许多会议上,她对戏剧界出现的不良风气和艺术问题,经常发表独到见解。当然,由于她坚持讲真话的耿直和无畏勇气,有时也难免“碰痛”同行、朋友,引发别人的不理解甚至“火气”,但人们却又不得不钦佩她的表里如一、不讲假话的精神。我想,当袁雪芬逝去之后,大家将更加怀念她的“艺术正气”,这种说真话的正气,在当前艺术批评萎顿的空气之下,又是多么地可贵呵!

  作为一代越剧人的代表,袁雪芬走了,她给越剧界留下的这份遗产能否被后来者守护甚至发扬?我们不敢说,至少在目前,要继承好她那份遗产,还存在许多不乐观。也许,她的艺术遗产将成为越剧的绝唱,但她的影响却将永远继续。

相关内容

  • 二胡艺术家舒希 “美丽星期天”开音乐会2014-12-3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