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著名作曲家,石夫成就斐然。他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49年从湖南华中高级艺术学院毕业后,
石夫1950年参军,开始了他在新疆军区长达7年的部队文艺工作。新疆民族民间音乐丰厚,给了石夫充足的滋养。他踏遍天山南北采集了三千多首民歌,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好歌,《娃哈哈》、《牧马之歌》、《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举杯祝贺》、《阿瓦里古丽》等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歌曲传唱久远。自1951年发表处女作《千百万双手开发边疆》以来,先后发表歌曲400余首,体裁多样。
进入60年代,石夫相继在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担任作曲,半个世纪以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经历如何曲折,石夫音乐创作的脚步从未停歇。主要从事歌剧、舞蹈、音乐创作。此后他的歌剧、舞剧作品源源不断,频频上演,1964年到1965年他创作了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阿依古丽》。大型歌剧《阿依古丽》的成功,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歌剧一流作曲家的基础。
创作高潮
粉碎“四人帮”后,石夫迎来了又一个创作高潮。他先后创作了歌剧《热土》、《古兰丹姆》、《阿美姑石夫娘》。其中《阿美姑娘》获1997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戏剧节音乐奖。他还为民族舞剧《海燕》、《文成公主》、《幽魂梦》、《南越王》等谱写了音乐,其中《文成公主》获建国30周年文艺二等奖及“20世纪经典提名奖”,《幽魂梦》获1988年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一等奖;写有交响乐作品《帕米尔之歌》交响诗、《芭蕾交响乐》、交响叙事曲《舞神的离去》组曲等15部。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他还不断扩大创作视角,谱写有《我在罗马》和《畅想西班牙》等优秀吉他作品,并于2004年担任吉他学会会长。石夫创作成果之丰、涉及领域之广令人赞叹。美国《舞蹈新闻》月刊评论《林黛玉》时写道:“石夫的音乐是西文音乐与中国音乐浪漫的和谐的结合。著名作曲家朱践耳为他音乐会的题词“高山顶上一顽石,百花园里勤耕夫”,是对他艺术人生的最好概括。
所获荣誉
《阿美姑娘》获1997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戏剧节音乐奖
《文成公主》获建国30周年文艺二等奖及“20世纪经典提名奖”
《幽魂梦》获1988年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一等奖
个人评价
石夫是一位才思敏捷的作曲家。涉猎创作体裁、题材之广,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叹服。他的作品总是得之石夫于心就应之于手,流畅自如独具风格,在当代作曲界自成一家。
石夫的作品常是自己有感而发,因而可以唤起听众的共鸣。听他的音诗《墨韵——大序》,自然感受到书法点划交错、疏密有致,笔走龙蛇的气韵。说明他内心深处强烈悟到书法的魅力,驱使他投入了用音乐表现此种感悟的创作。《恰哈尔尕》木卡姆交响组曲和交响诗《帕米尔之歌》中凝聚着他长期生活在新疆,对新疆风土人情的向往,以及对风格独特的新疆音乐的热爱。这样的作品自然会引领听众进入一种独特的充满新疆特色的氛围。单乐章的第二交响乐《思》是他跌宕起伏的生活自述,奋进,追求,顺逆交错,自然会引领听众和他共起伏。他的音乐常是易解而感人的。
石夫写作技法的运用总是随心而动。在《第四交响乐》的解说中宣称各乐章的“音乐没有内在联系,没有材料的承继性”,只遵循“音乐的基础要素”,让音乐随着自己的情思“在广阔的天空游荡”。这是一种洒脱不羁的创作境界。作曲家已经不为技法所累,自如地铺陈自己的乐思。这种创作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这是一个作曲家经历了长期积累,在创作上达到纯熟境界的标识。这时他似乎可以信手拈来就自成篇章。这样的作品听起来明快易解,演奏起来顺畅无碍,音乐会上指挥家显得顺手,演奏家则可自如发挥。
这样率真的作曲家的创作,竟会受到严酷的制约。十年动乱以后,他说就是写《沂蒙颂》这个戏长期反复折腾,使他的头发花白了。条条框框,清规戒律,限制了他乐思自由发挥,对作品种种无端的挑剔,使他无所适从,这是对作曲家残酷的折磨。而现在正值盛世,长期以来对艺术创作的种种禁锢已被解除。一时创作上诸家杂陈,各种流派竞相发展。正是创作已入化境的石夫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智、向更高境界攀登的时期,他却溘然长逝,实在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