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大榆树镇两半屯村有一位音乐奇人刘学仁,他能用高粱秆做成哨,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音乐奇人刘学仁
子承父“业” 发扬光大
据56岁的刘学仁讲,清光绪年间,他的太爷爷刘永泰用高粱秆修理成哨,没事吹上几口,逐渐演绎成熟后,能吹出民歌小曲。于是人们每当逢年过节、烧香祭祖、婚丧嫁娶等场合,便请刘永泰来吹奏高粱秆哨。他的爷爷刘芳春受其太爷的熏染,也掌握了高粱秆哨的吹奏技巧。后来他父亲刘明财也子承父“业”。
关东一绝 登堂入室
1975年至今,刘学仁一直在镇文化站工作。在他的组织下,镇里成立了农民演出队,他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适合农民口味的乡土气息浓郁的文艺节目。2004年8月,在公主岭市首届艺术表演大赛中,他演奏的高粱杆哨绝活《绣金匾》荣获二等奖,其技艺被誉为“关东一绝”。此外还曾应邀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国际艺术风筝节,表演吹奏高粱秆儿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吉林电视台《农村俱乐部》《非常开心秀》《北方故事》等多档电视节目都曾聘请刘学仁录制高粱秆哨吹奏表演,并公开播放,《吉林日报》先后刊载《东北一绝》、《秫秆哨传奇》报道。
民间绝技 后继有人
高粱秆哨在文化、艺术、开发、推广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的统一体,是我国民间的艺术瑰宝。公主岭市新闻出版文化和体育局已经对其绝活开始挖掘整理,制定了计划,对该项艺术进行研究和保护。
优美乐曲就靠它们吹奏
2007年2月,刘学仁被命名为四平市文化名人。2007年3月,被命名为吉林省优秀民间艺术家。2009年1月,刘学仁授权公主岭市文化馆将高粱秆哨这一民间艺术向文化部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久前,他与他的外甥女20岁的李放一老一少应邀参加2011年四平春节联欢晚会,一个吹高粱秆哨,一个吹铁片,两人同台表演的绝活《小拜年》等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目前,刘学仁正在筹办高粱秆哨农民演奏团,培养新一代艺术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