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湖北省文学艺术界第八届委员会上,湖北省音乐界知名人士认为,湖北的音乐创作、制作和传播在全国分别处于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格局,相比创作和制作而言,湖北的音乐传播推广工作比较落后,音乐现状呈现严重不对称格局。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刘健认为湖北的音乐创作水准处于全国一流,每年的青歌赛和各种大型演出中,湖北的音乐创作都呈现极高的水准。湖南的音乐创作逊于湖北,可是湖南给人的印象是音乐大省,“因为不同的传播手段,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
著名作曲家、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方石对此深有同感,“没有传播,文艺产品和文艺品牌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为零。”
刘健举例说,目前大红大紫的农民组合《旭日阳刚》,就是善于借助网络传播,将演唱视频发到网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要充分利用廉价的互联网,策划和宣传湖北的音乐作品。”他建议省音乐家协会可以先注册一个微博,安排人员不定期地将我省优秀的音乐作品发到微博上。
著名音乐家王原平对此认识尤深,“这和我们的人才结构有很大关系。”王原平认为,湖北音乐和制作方面不乏优秀的人才,而擅长宣传或是炒作的人才不多。
王原平和方石都认为,人才结构的形成有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还要有适当的投入,否则这种局面难以改变。”(湖北日报讯 作者:易飞 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