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早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培养弟子上。3月19日,应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李双江声乐艺术研究”课题邀请,李双江携多位弟子来宁,其中包括第13届央视青歌赛民族唱法金奖获得者、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吴娜等,为学声乐的南京学生们演示“男高音歌唱家的炼成之道”。
品美食听不出自己的歌
虽然已经年逾古稀,李双江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硬朗形象,精气神十足。这次来南京品尝到江刀等美食,令李双江心情大好,“我这个人啊,就是南腔北调,南北菜系都能接受。不过,南京美食味道真不错,似乎每一道菜都能打开我的味蕾。”吃饭的时候,李双江饶有兴致地听着关于南京的掌故,聊聊美食和唱歌的段子,偶尔也秀秀南京话。“唱歌就跟品尝美食一样,要能吃也要会吃;能唱也要会唱!”一道菜还让他讲起了家里的八卦,“我爱人梦鸽是湖北人,提到丈母娘,这个湖北的女婿真不好当……”有意思的是,用餐的饭店里有不少李双江的粉丝,老板于是拿出李双江的音乐碟子放了起来。当李双江听到门外飘来一阵嘹亮的歌声,“小小竹排江中游……”还忍不住问大家,“这是谁在唱歌?”
弟子的发型他都要管
“一百个高音歌唱家中有98个女高音,男高音一个都难找”。在雷佳、谭晶等学生眼中,李双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特点,并因材施教。他强调,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有很强的演员意识,台风着装都不能马虎。同行的弟子兼同事随即爆料,“细到皮鞋发型他都要管,今天早上起来李主任对我的头发很不满意,亲自用梳子和美发用品帮我捯饬了半天。”
昨天下午,李双江率弟子们在声乐教学公开课上用歌声讲课,用李双江的话来说,“又练又说才是好把式”。对于一位弟子的演唱,李双江并不满意,反复强调民歌要重视表演。“不是让你眉飞色舞,还是要既风采又多情,感觉春风扑面,听你唱完我就想去洞庭湖了……”说着李双江还亲自示范了一首风情俏皮的东北民歌,赢得阵阵掌声。
1年365天中嗓子总有好坏,遇到重要唱歌任务时,嗓子状态不好怎么办?“受点委屈,嗓子上火,有应酬喝点酒……越不好就越要调整自己在台上的状态。我的经验是,越是状态不好,自己越认真对待,效果反而会好!”李双江表示,倾情投入演绎比嗓子来得更重要。“现在要是有人夸我嗓子好,我会不以为然地认为是爹妈给的,但要是夸我唱得感人,那我得谢谢人家。”
大学时曾偷拿老师牛奶
李双江一向把钢琴伴奏称为艺术指导,据说他的第一位“艺术指导”就是刘诗昆。由于“艺术指导”的话题,李双江想起了大二时的一件趣事。“那时候条件很艰苦,钢琴老师的孩子放在家里没人管,所以只好抱着孩子来给大家伴奏。当时孩子因为没牛奶喝,就一直哭”。李双江不忍看孩子受罪,于是偷拿了一位管乐老师的牛奶,给孩子喂奶。结果被老师揪着领子骂,“你偷我的奶!”“后来听说是给孩子喝的,才平息了风波。“我们那个时候就是饿着肚子唱高音救国,凭借音乐度过灾难的。”李双江笑自己时运不济,上大学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工作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蹉跎了不少时光。“但是,我又是幸运的,能唱几首被老百姓、战士们喜欢的歌,现在还能研究真切表现声乐的办法。”
上世纪70年代,调入总政歌舞团任独唱演员后,李双江录制了那首著名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准备了三天,我就把这首歌曲变成了自己的血肉,唱起来感觉气势很大”,李双江笑言,当年很多歌迷慕名前往五指山和万泉河,结果去了之后大失所望,“骗子!根本不是你唱的那样!其实我在新疆呆了10年,满脑子都是天山昆仑山塔里木河,是按照那个感觉去表现的。”【扬子晚报 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