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探访河池东兰铜鼓文化

探访河池东兰铜鼓文化

分享到 |
日期:2011-3-24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孟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东兰。   东兰素有“铜鼓之乡”美誉。目前世界上仅存2000多面馆藏铜鼓,东兰就有现存传世铜鼓612面,为全球民间铜鼓收藏之最。东兰铜鼓有2000多年历史,其民间藏鼓、护鼓、养鼓、祭鼓、赛鼓、舞鼓之风至今依然盛行,被誉为铜鼓文化的“活化石”。3月12日、13日,记者跟随自治区文化厅采风团到东兰探访铜鼓文化。   一个“鼓王” 一座收藏馆   铜鼓广泛流传于我国广西、云南、贵州、广东、四川、湖南一带,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家,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素有“北鼎南鼓”之说。   在千百年传承中,铜鼓被视为通神“神器”和权力“重器”,也被当做乐器。在东兰,有位民间“鼓王”,他收藏的铜鼓多达百余面,是目前所知全国个人收藏铜鼓最多的人。他收藏铜鼓不花一分钱,全凭给群众看病,对他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群众大都以赠铜鼓作为报答。他,就是东兰县政协主席陈耀灵。   收藏的铜鼓不展示、不研究,便失去了传承的意义。陈耀灵一直想着给铜鼓爱好者提供一个读鼓、品鼓、赏鼓、鉴鼓的好去处,于是他个人贷款修建了一座铜鼓收藏馆

  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东兰。

  东兰素有“铜鼓之乡”美誉。目前世界上仅存2000多面馆藏铜鼓,东兰就有现存传世铜鼓612面,为全球民间铜鼓收藏之最。东兰铜鼓有2000多年历史,其民间藏鼓、护鼓、养鼓、祭鼓、赛鼓、舞鼓之风至今依然盛行,被誉为铜鼓文化的“活化石”。3月12日、13日,记者跟随自治区文化厅采风团到东兰探访铜鼓文化。

  一个“鼓王” 一座收藏馆

  铜鼓广泛流传于我国广西、云南、贵州、广东、四川、湖南一带,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家,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素有“北鼎南鼓”之说。

  在千百年传承中,铜鼓被视为通神“神器”和权力“重器”,也被当做乐器。在东兰,有位民间“鼓王”,他收藏的铜鼓多达百余面,是目前所知全国个人收藏铜鼓最多的人。他收藏铜鼓不花一分钱,全凭给群众看病,对他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群众大都以赠铜鼓作为报答。他,就是东兰县政协主席陈耀灵。

  收藏的铜鼓不展示、不研究,便失去了传承的意义。陈耀灵一直想着给铜鼓爱好者提供一个读鼓、品鼓、赏鼓、鉴鼓的好去处,于是他个人贷款修建了一座铜鼓收藏馆。记者有幸提前走进这座正进入最后装饰阶段的收藏馆,一睹尊容。

  东兰县城新城路拉同桥头左岸,一座依山傍水,青瓦灰砖,花窗吊檐,颇具壮家干栏式结构风格的建筑分外醒目。走进收藏馆,古朴典雅之风扑面而来。百余面形态各异的铜鼓,按历史、性质、用途等大致分放在鼓王厅、鼓源厅、鼓庆厅、鼓威厅、鼓神厅,有大力士双手擎着的,有散花仙女背着的,有如来佛双肩挑着的……工艺粗细不一,粗犷者豪放大气,精细者古朴秀美。铜鼓身上的图纹更是千姿百态,从乳钉纹、人鱼纹、兽形纹、云雷纹,到狩猎、战事、钱宝、十二生肖像、双龙祈祷图,再到吉祥用语“永世家财 万代进宝”、“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等等,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故事都呈现其上。

  记者留心观察了铜鼓身上的图案,发现“青蛙”的造型尤其多。东兰县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相传青蛙女神是雷婆的女儿,掌管雨水,使大地风调雨顺。青蛙被百姓看做是救世主、吉祥物,是神奇力量的化身。铜鼓声就好似雷公、雷婆的打雷声,也似青蛙的叫声,是下雨的先兆。所以,敲打铜鼓能使世间风调雨顺。

  一个村屯 一种文化传承

  在东兰的壮村瑶寨,至今仍保留重要日子击打铜鼓的习俗,节庆活动和民族歌舞均与铜鼓密不可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壮、瑶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独特创造力。13日,记者到东兰三弄乡三合村弄宁屯观看原生态瑶族铜鼓民俗表演,近距离体验了一回铜鼓文化“活化石”的魅力。

  “一阵春雨刚过,瑶山景色更清新。欢迎你来自远方的客人,我们的歌声会更嘹亮,我们的猴鼓舞会跳得更好……”布努瑶姑娘清亮的迎客歌刚落,阵阵铜鼓声便铿锵响起,猴鼓舞跳起来了。

  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各司其职”。敲大皮鼓的男子位于整个队形的前排中心,边敲边舞,时而侧身,时而反背,如雄鹰腾空,似鲤鱼跃龙门。两旁分立敲铜鼓的女子,十几二十公斤重的一公一母铜鼓,由红绸系起垂挂在腰腹前,和着皮鼓的节奏,雌雄和鸣,高低错落,格外动听。两名模仿猴子偷吃、攀爬等动作的男子,不停地穿梭在队形中,惟妙惟肖的舞姿逗得观看者捧腹大笑。几名或拿彩棍,或拿簸箕,或拿装有玉米、火麻等食物竹筒的表演者,踏着鼓点,舞出象征耕作、狩猎等生活情境的场面。

  让记者更为惊叹的是,布努瑶的咬铜鼓习俗:两名男子蹲下用嘴咬住铜鼓边,双手向两边伸展,缓缓起身,将铜鼓咬起,再就着简单的击鼓动作,步调一致地向左向右移动。记者问其中一名表演者蒙胜文:咬铜鼓有何诀窍?他憨憨地笑着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只是从12岁起就开始练习咬铜鼓了,“我们的祖辈即使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也不会丢弃铜鼓,而是用嘴咬着铜鼓,两手抓着粮食去避难的”。蒙胜文咬铜鼓还“咬”出了名堂,他在广西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咬着一面近25公斤重的铜鼓表演,获得一等奖;在上海世博会广西文化周上,他的精彩表演令观众拍手称赞。

  蒙胜文告诉记者,当天表演所用的铜鼓并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屯里的公共财产,公共铜鼓平时都存放在村屯里有名望的人家,到祭祀、庆祝等重要节日或外出表演时才用。在弄宁屯蓝尚生的家族里有16面家传铜鼓,是祖祖辈辈精心守护下来的。蓝尚生说起家里的铜鼓很是自豪:“土匪进村抢劫时,爷爷是先藏铜鼓再藏人,嘴里咬一面,左右手各拿一面,抢着先把铜鼓藏到山洞去,再带家人去别处躲藏。”

  鼓声刚停,一旁的两个小女孩就抢过大人们手中的彩棍,有模有样地舞起来,一招一式毫不逊于上台表演的大人。在布努瑶,每到祝著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村村寨寨都要敲起铜鼓跳起舞,鼓声不停,舞步不止。(记者 李湘萍)

相关内容

  • 赵季平专场音乐会明晚郑州奏响2014-12-2
  • 两岸专家在福州研讨音乐学术现状2014-12-2
  • 舞台剧《我,就是我》首演推音乐剧场概念2014-12-1
  • 大型彝族音乐舞蹈诗《索玛花开》贵阳上演2014-12-1
  • 于广杰评《中国琴歌发展史》2014-12-1
  • 莱芜两音乐教师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2014-11-28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