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三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学生作品音乐会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主办:中国交响音乐季组织委员会
教育部艺术教育司
协办: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承办:北京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
2010年10月
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三届中国交响音乐季
学生作品音乐会方案
在中国交响音乐季全国展演活动成功举办两届之际,如何更好地继承老一辈作曲家的创作精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不断创新,进一步挖掘、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是“宣传中国作曲家、展演中国作品”,推进中国交响乐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课题。
学生优秀作品的征集、筛选和演出,是解答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此考虑,中国交响音乐季组委会拟于第三届中国交响音乐季举办期间推出“中国交响音乐季——学生作品音乐会”版块。
一、特点
“学生作品”版块主要是针对在校和离校的作曲系学生在学生时代创作的优秀作品。
学生时代的作品创作具有思维活跃、大胆创新的特点。对生活的憧憬、激情与幻想,对新生事物的积极探索、渴望与追求,对未来蓝图丰富的想象、挖掘与创造,构成了年轻的冲动、胆魄与超越,赋予了作品无限的生命力。作曲家何占豪与陈钢先生共同创作完成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在学生阶段完成的毕业作品,等等。纵观百年交响乐创作历程,考察很多作曲家的创作经历,大部分优秀作品都出自于学生时代的创作。
二、现状
当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有一个共同的现状:学生阶段创作的作品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是“完成作业”,没有机会和条件把作品立体起来。诚然,学生时代的作品是有习作性的,也有经过不懈探索与努力完成的毕业作品或参赛、参演作品,但基本都被淹没在以传统“学分”为主的现状中。相信在这些作品中,有艺术水准相对较高的但至今仍未与听众见面的作品。所以,就目前在任何演出曲目的选择和重视角度来看,学生的交响乐作品的被选机会尚处在被忽视的状态。正如中国交响音乐季组织委员会对中国交响乐发展情况的基本估计:
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在当时(上世纪90年代)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两多两少”的特点。其一,交响乐团多,演奏中国作品的少;其二,中国作品多,搬上舞台上的少。这“两多两少”的特点,为这个项目的提出起到了一个启示性的、切入点的作用。
自2008年“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成功举办以来,演出了近一个世纪从萧友梅等老一辈作曲家到现当代作曲家的优秀经典交响乐作品,其中有很多沉睡了近一百年的历史性作品都在那一刻被唤醒了(甚至是世界首演),作品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价值,也给听众带来了难得一听的机会,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与感动。该音乐季从意义上、规模上、发展上都得到了音乐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达到了中国交响音乐季的预期目标——全面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成果,宣传中国作曲家、展演中国作品,发展和繁荣中国交响乐事业。这的确是历史性的音乐文化的进步。
“没有历史,就没有现代,更无存当代”,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承接、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历史的传承不可磨灭,现代的发展需要重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需要这样专业的平台、完善的机制、积极的团队,全面、严谨、系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三、意义
“学生作品”版块是构建完整的交响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平台。挖掘学生时代的交响乐作品,可对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有个更为全面的回顾、了解、总结与认识,从而为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创作、传承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目标
“宣传中国作曲家、展演中国作品”是中国交响音乐季的基本宗旨和创办目标。创作导向着力于弘扬和发展世界性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注重“以中为根、以我为本”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传统之现代发展,强调“音乐是有民族性和个性的世界语言”。在全球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创作环境里,其价值导向和文化意义力求考虑具有人类文化兼容性的创作风格,使优秀中国文化得以更好地创新、传播与弘扬。故而,只有建立中国文化视野和语境的交响音乐体系,创造中华民族的交响音乐文化,才能使其获得充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辉煌世界舞台。
五、宗旨
宣传中国作曲家、展演中国作品,发展和繁荣中国交响乐事业。
六、“学生作品音乐会”实施办法
(一)收集学生作品范围
“学生作品”指在校和离校五年以内(含五年)的本科生、研究生在校创作的作品。离校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二度或多度创作的作品也属于学生作品。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作品的整体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系统、广泛收集学生时代创作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交响组曲、交响序曲,交响合唱、室内乐等,进行整理、筛选、分类、编排、建立作品库。
收集学生作品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收集各地区音乐院校(北京、上海、沈阳、天津、武汉、四川、西安、星海等)毕业的作曲学生在校阶段创作的相对成熟的作品。
第二部分,收集各地区音乐院校(北京、上海、沈阳、天津、武汉、四川、西安、星海等)在校作曲学生创作的相对成熟的作品。
第三部分,收集各地区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的在校和离校作曲学生在校阶段创作的相对成熟的作品。
(二)收集学生作品要求
艺术水准较高、影响力较大、生命力较强,具有创新,经得起专家推敲,反复演奏,使之能够成为经典之作的要求。
(三)学生作品评审
边收集、边整理,由组委会的艺术委员会的专家们进行鉴定、分类,将所收集作品按可演奏的、修改后可演奏的和不可演奏的三种情况进行分类。将可演奏的和修改后可演奏的作品,先行安排试奏,根据试奏情况,再次进行修改定稿。然后,将这两类作品,按某种方式编排出供演奏的音乐会曲目,建立作品库。
(四)学生作品音乐会机制
建立学生作品管理办公室,建立学生作品库,建立学生作品的创作、演出机制,建立学生作品网站,以及结合出版社对演出优秀作品和作品评论进行刊登宣传等。
(五)学生作品论坛
每届每场“学生作品音乐会”结束后,邀请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交响乐爱好者,召开学生作品研讨会,进行作品的分析、反馈及修改意见的讨论。使之取长补短、提高水平、促进发展。
(六)实施计划
1、论证
今年12月底前,征求各音乐院校作曲系的意见,完成方案论证。
2、报批
明年春节前,由各音乐院校作曲系报所在院校批准。
明年春节前,由各音乐院校报主管部门批准。
明年春节前,由中国交响音乐季组委会报教育部艺术教育司批准。
3、实施
明年春节后,开始收集,5月31日完成收集工作。
每个音乐院校出台一场“学生作品音乐会”曲目。
第三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拟于明年下半年在东西南北中的5-6各城市举行展演周活动,每个展演周中举办一场学生作品音乐会。
“学生作品音乐会”版块是中国交响音乐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品音乐会的举办,将激发在校学生的创作热情,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相信,在各音乐院校和音乐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学生作品音乐会”版块将不断完善与壮大,将对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联系单位:中国交响音乐季组委会办公室
北京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纬路9号207室 邮编:100050
联 系 人:何春生 中国交响音乐季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北京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电 话:(010)60269253 13501269233 传真:(010)60269253
E-mail: zgjxy100@126.com
联 系 人:李 涛 中国交响音乐季组委会学生作品办公室主任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
电 话: 13122226360 传真:(021)64678572
E-mail: zgjxy300x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