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坚持14年为业余合唱团伴奏而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人可谓是少有的。除了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外,更多的是他对长辈的尊敬和爱。也许就是音乐才造就了这颗纯净而懂得爱的心灵。
上海鲁迅公园里的老年合唱团在演唱
每个周末背着手风琴赶赴公园为叔叔阿姨伴奏
80后小伙义务拉琴14年
每个周末,在鲁迅公园内,都活跃着不少业余合唱团,团员大都是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在这群人中,彭先哲有些特别——这个80后的小伙子,每个周末背着手风琴从三门路赶来,为其中一个合唱团当义务伴奏,这一当就是14年。29岁的小彭说:“是音乐,填补了年龄带来的代沟,让我和这些叔叔阿姨们成了忘年交。”
年纪最轻拉得最好
《山楂树》《喀秋莎》《红军不怕远征难》……公园内,大树下,悠扬的手风琴声传入耳中,四五十位歌友围着小彭站成一圈,手拿曲谱,十分投入地演唱着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老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小彭身边,正指挥着大家。
休息间隙,听说记者是来采访的,歌友们你一言我一语表扬开了:“爱唱歌的人都知道,鲁迅公园里有个小伙子拉琴拉得可好了!”吴女士说,两年前,她本来是想加入公园里的舞蹈队,却被悦耳的琴声吸引过来。“这里也有其他人拉手风琴,小彭最年轻,却是拉得最好的!”
不仅伴奏还会教唱
彭先哲6岁起就开始学手风琴,目前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学习。14年前,他还在念初中,他的邻居知道他爱拉琴,便介绍他参加鲁迅公园里的合唱团。“当时想积累一些伴奏方面的经验,就去了。”那时负责伴奏的还有一位老先生。过了没多久,老先生不来了,小彭便接了班。每个周末只要没别的事,他就会背着30多斤的手风琴坐一小时的公交车来为老人们拉琴。
“小彭不仅是伴奏,还是个严格的老师。”歌友叶女士说,一次,歌友们唱《古老的歌》,开头的“啊”没能唱好,小彭立刻放下琴指导大家,光这一段“啊”就练了好多遍。虽说歌友们个个都要年长他几十岁,但大家都愿意听他指挥。
“歌友们也教会我很多。”小彭说,歌友们会不厌其烦给他讲解老歌背后的故事,这样他才能体会这些歌所蕴含的深情,演奏出感情。
如果收钱就变味了
对年轻人来说,现实世界充满诱惑,可小彭却将义务拉琴坚持了14年。他说,是对音乐的喜爱,让他和这群歌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音乐面前,年龄、身份等都被抹去了。”
这么多年来,也有人劝过小彭“适当收点费”。可小彭总觉得,这么做“不合适”:“我们这个合唱团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完全是因为大家在音乐上的共鸣,这种凝聚力,是钱买不到的!”小彭诚恳地对记者说:“如果收了钱,那就变味了!” (《新民晚报》齐旭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