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张小夫,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张小夫1954年出生于长春。5岁开始学习音乐,插过队,后考入长春市歌舞团,历任巴松、二胡演奏员兼乐队指挥和作曲;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吴祖强教授,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ENMP)高级作曲家学位(博士),1993年获法国瓦列兹音乐学院(Edgar Varese)现代电子音乐作曲大师班学位(硕士)。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法国作家、作曲家、音乐出版家协会会员(SACEM),法国(Ars Sonora)和国际(NICE)现代电子音乐家协会会员。
横跨几乎所有音乐创作领域
他横跨几乎所有音乐创作领域,是目前中国现代作曲家群体中仅有的几位兼容交响音乐、民族音乐和现代电子音乐的作曲家之一,技术全面,风格鲜明,主要作品有:现代电子音乐《不同空间的对话》、《天问》、《吟》.、《山鬼》、《诺日朗》等;民族管弦乐《咏春三章》等;室内乐《玄、渲、悬、泫、旋》等;交响音乐《满江红》、《苏武》、《秦俑》等;现代Jazz舞剧音乐《未来时代》和大型广场艺术表演-现代电子交响音乐《世纪之光》、《北海咏叹》、《海之诗》、《东方霓裳》以及大量的影视、舞蹈、流行音乐。其中多部作品在中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及台湾、香港的作曲比赛及音乐节中获奖和演出,现已出版三张个人作品专辑CD唱片。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7级十位杰出作曲家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陈怡、郭文景、瞿小松、周龙、苏聪、张小夫、刘索拉。 “2007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在中央音乐学院落下帷幕。本届音乐节主题鲜明,以“声音·奥林匹克”作为理念追求和风格基调。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Musicacoustica--beijing)由中国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张小夫教授于1994年创立,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音乐节以不同风格和多种多样的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演出为主体,辅以学术讲座、大师班授课、全国性的电子音乐创作比赛、学术论文评奖以及电子音乐新技术新设备的展览等多项活动。
打破了音乐、戏剧与歌剧间的界线
在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上,多媒体歌剧《趣味之旅》使用了全新的创作方式,在语言的精髓与人体语言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一种新的喜剧模式,电子歌剧。这部作品超越了传统剧场戏剧和音乐的概念,表演者米格尔·阿兹米把我们引入无限想象的旋风中,进入瞬息万变的创造的迷宫。他用声音和影像的方式融入到舞台演出结构中,音、视频经过实时电子化处理,配以人声、诗歌、动作、音乐以及绘画,创造了感官上的多线条和意义上的对位。《趣味之旅》将声音、光线、形体和运动结合在一起,只由一位表演者,实现富有挑战性的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为电子音乐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场景,打破了音乐、戏剧与歌剧间的界线。
相关活动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主任、作曲家张小夫教授应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ICEM) 的邀请,于2007年5月18日至6月10日参加了第37届法国国际电子音乐节的多项活动后载誉而归。本届音乐节安排了国际电子音乐大赛、系列电子音乐会、电子音乐学术讲座以及纪念波兰电子音乐50周年、纪念马修斯(Max Mathews)研制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50周年等活动,张小夫教授通过参与这些重大活动,让国际电子音乐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态势,加强了中外电子音乐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