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峻,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北京市第九、十两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1939年9月23日生于山东济南,曾用名杨金俊。出生后不久即随家迁至天津。四岁丧父,不久母亦去世,靠其三位兄长和两个姐姐抚养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天津纺织员工子弟小学和天津二区第十一小学。1952年小学毕业后即以白丁身份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58年附中毕业,翌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始享受人民助学金),先后师从郑丽琴、朱工一等名师。1960年获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比赛第一名。1964年7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后留校任教。
“文革”后恢复高校招生的第一年——1977年,面对中央音乐学院报名人数猛增且人才济济的空前盛况,杨峻先生率先倡议并起草了“致邓小平”的信函,如实反映了招生工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现状,引起邓小平同志和中央各主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使中央音乐学院得到无限额扩招的特许,为后来的辉煌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3至1985年根据中澳两国文化协定,杨峻先生赴澳大利亚悉尼音乐院进修,师从伊果尔-赫梅尼茨基,其间在澳洲各主要城市举办了数十场室内乐和钢琴独奏音乐会。1987年杨峻先生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至1992年度获中央音乐学院模范先进教师称号。1992年晋升为教授。2009年晋升为二级教授。1992年至2001年任钢琴系主任,团结全体师生,共同奋斗,大幅提升了钢琴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术声望,对钢琴系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师聘任委员会专家评委,文化部特殊文艺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意大利伊莫拉音乐学院艺术顾问、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特殊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殊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杨峻先生潜心研究钢琴演奏及教学理论,一直坚持严谨的学术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既严肃、严格地继承国际上钢琴教学的优良传统,又不断进行创造和创新。他注重营造活跃的学术“磁场”,注重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细致敏锐的洞察力和多姿多彩的表达能力,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成材,并开创了盲人专业钢琴教育的先河。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超负荷的工作量献身于教学第一线,培养了百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包括居瑾、缪宁博、张晋、潘淳、李民、关常新、谭小棠、林晔、原丁、金钢、孙晓丹、范军、王天阳、孙岩、吴迪、张晓峰、龚璇等多位国内外钢琴比赛获奖者及优秀教师骨干。同时,他亦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业余钢琴教育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