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历程
流行曲作者不幸的一生
中国流行音乐其源头就在上海。三十年代中国流行歌曲起始于“毛毛雨”、“桃花江”,其作者是黎锦晖,但此人的艺术生命颇短暂,所创作的歌曲也不多,四十年代以后,他无所作为,再没写什么流行曲了。再继黎锦晖以后的岁月里,写流行歌曲的大约有十多位。他们是:陈歌辛、黎锦光、姚敏、李厚襄、严个凡、严华等等,其中以陈歌辛、黎锦光最为知名,作品也最多。陈歌辛主要为电影写作,黎锦光则为“百代唱片公司”写作,他们俩年龄相仿,都写过数百首歌曲,成名作品也同样多,而他们的一生经历也同样坎坷。
陈歌辛(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之一陈钢之父)的历史背景不是本文所可以讲得清楚的,只能从写作流行歌曲的一个侧面去评述他的一生。陈歌辛自幼聪明,喜爱文艺,很早就投身于歌台舞榭,曾师从德籍犹太音乐家梅也学习钢琴、声乐及作曲等专业知识(梅也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音乐教授),在音乐造诣上颇有收益,三四十年代之交,陈歌辛开始写作流行歌曲,他的成名作颇多,其中那首最著名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不但在四十年代走红全国歌坛,二战结束后,美国流行乐坛还有人把这首歌译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改编成爵士乐,出版了唱片及乐队曲谱,流行于美国及世界各地,很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除了这首歌曲之外,陈歌辛著名的作品还有:“蔷薇蔷薇处处开”、“夜上海”、“梦中人”、“可爱的早晨”、“秋的怀念”、“海燕”、“渔家女”等等,旋律都十分优美流畅,深受群众喜爱。这些歌曲都灌制成唱片,并出版了歌集。但陈歌辛的生活并不富裕,一生过着很平淡的日子,48年他曾去香港为那里的电影公司写作,51年与一群爱国的影人返沪,为上海的大光明制片厂摄制的周璇主演的影片《和平鸽》写作音乐,随后受聘国营的上海电影厂任专业作曲,57年他不幸被错划为“右派”,受迫害而逝世,死时才四十多岁。
人物评价
陈歌辛是一个把心交给音乐的人。他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许多第一。他创作、指挥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又与知交吴晓邦一同合作,创作排演中国首部系列抗日爱国舞剧《罂粟花》《丑表功》《传递情报者》和《春之消息》,社会反响强烈。
陈歌辛是一位爱国正直的热血青年,在上海“孤岛”时期,他组办“实验音乐社”,积极传播苏联歌曲和抗日救亡歌曲,并谱写了《渡过这冷的冬天》《不准敌人通过》等抗日歌曲,在新四军中很流行。不久前,著名作曲家朱践耳把他珍藏了几十年的陈歌辛《渡过这冷的冬天》手稿,完璧归赵。朱践耳对陈钢说,当年陈歌辛指挥的群众抗日歌咏,如火如荼。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歌咏者。有一天,他冒昧打听到陈歌辛的住址,就登门索要《渡过这冷的冬天》歌谱。陈歌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朱践耳,并满足了他的要求,还给他讲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勉励的话……不久,朱践耳参加了新四军,开始革命和音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