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风雨30年,“草原歌手”腾格尔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首流行金曲推选活动”中,腾格尔的代表作《天堂》无悬念入选票选名单。10月24日晚,腾格尔将现身深圳体育馆,出席“30年30首歌”的授勋晚会。而在领奖的第二日,腾格尔将再次“入主”深圳体育馆,在此举行他本人2008年度的首场个人演唱会。前天晚上,腾格尔飞抵深圳,在海岸城举办了个人演唱新闻发布会,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他回答了本报记者关于创作力、原生态歌曲现状以及是否退出娱乐江湖等问题。
★疑问:创作力下降,一首《天堂》唱一辈子?
★回应:新歌唱给朋友听
《天堂》、《蒙古人》、《传说》、《马兰花》……滕格尔那“如刀割”般的独特声线曾经温暖过无数中国人的心灵。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属于腾格尔的“黄金时代”。因为一首《我热恋的故乡》,腾格尔红极一时。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腾格尔腼腆的脸庞上泛起了红光,他不好意思地说:“那时候我每周都要在首体、工体演好几场,而且几乎场场爆满。几十元的门票其实很贵了,但是老百姓就是喜欢我们的演唱。那个年代,满大街都是我的歌,我心里很高兴,总能看到我的歌在各种不同的磁带中出现,我也从来没有统计过我的专辑销量。”
即便是在唱片业全线下滑,中国流行音乐步入低谷的2008年,行走在城市里,也总能在某个商场、饭店或者超市,听到腾格尔的那些经典老歌,从1986到2008,腾格尔的声音一直陪伴着中国人的耳朵。然而,这些“曾经的辉煌”依然难以掩饰腾格尔近年来呈现出的“疲软”态势。新歌难觅、风格如一、曝光量减少,人们对腾格尔的记忆,似乎永远保留在《天堂》以及《蒙古人》的年代。
对此,腾格尔显得很无奈。他表示,新歌创作他一直有在坚持。单单是2007年,他就创作了十几首新歌。2008年也有新作品问世。但是,现在唱片业的不景气让他对打新歌、出新碟诸如此类的事情,完全提不起兴致。“我都是自己掏钱,把这些歌在棚里录好,放在家里,有朋友来了,就一起欣赏欣赏。”其实在2007年底,腾格尔曾经推出过新专辑《天与地·腾格尔》,唱片一经推出,旋即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迅速包揽了2007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四项大奖。然而,网络时代的无偿“复制”机制,还是令这位资深音乐人遭遇到“滑铁卢”。新专辑上市不到一周,网络上就有整张碟的下载地址了。
腾格尔说:“现在购碟的,都是十几岁二十岁的小年轻。喜欢我的歌的,以30岁以上的人为主,这部分人都是理性消费群体,他们更愿意选择从网上下载。而现在,网上下载没有版权,这个我们也很无奈。”有歌不出,新歌留给知己听。滕格尔这种类似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敝帚自珍的做法,其实并非出于他的本意。作为一名创作型歌手,腾格尔当然愿意把自己的新想法、新歌曲与听众共同分享。而致使他萌生“归隐田园”想法的原因,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出新专辑不赚钱”。
“我觉得很没意思。”在采访中,腾格尔反复念叨的这句话或许才真正道明了他主动收缩“音乐战线”,仅在小众圈内自娱自乐赏玩音乐的根本原因。“打新歌,出新碟不是我该做的事儿,这该是那些刚刚进入乐坛、急于出名的年轻歌手该忙的事儿。我现在不需要再增加名声,我觉得已经够了。树大招风,名气大了,活得也辛苦。”相对于事业,已经做两个小孩爸爸的腾格尔现在更愿意和他人述说他的家庭。“像刘德华那样多累啊,出门到哪儿都有人跟着。我觉得,自己从来没红过。即便这样,现在北京,我带女儿出门,有人指指点点,我觉得特别不舒服。名声,在我,真的已经够了!”
★疑问:很少上电视,打算淡出公众视野?
★回应:成立民族歌舞团,有些事不做遗憾终生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再歌唱的歌手,还能够被称为一个好歌手吗?腾格尔有歌不出,自娱自乐,淡泊名利,重视家庭超过事业,种种迹象是否意味着这位曾经在中国流行乐坛叱咤一时的腾格尔将就此退出娱乐江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他不再出新歌,但是,腾格尔却找到一件比出新歌更有意义,更值得自己去经营的事业。“如果我继续唱下去,也是这个水准,不能再出彩。而且客观来讲,年纪越来越大,嗓音条件不比从前,等到不能唱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腾格尔透露,他现在所思虑的是筹建一个蒙古族歌舞团,制作一台有故事情节的、融蒙古族的歌曲和舞蹈为一体的大型演出,为世人呈现“原汁原味”的蒙古族文化。
据了解,现在这个蒙古族歌舞团已经初见雏型。作为投资人和总导演,“董事长”腾格尔对这出“大戏”可谓铆足了全力。“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我们的标准是世界级的。”腾格尔说,因为他的梦想绝不仅仅是在中国。这位蒙古族人的野心,在乎于全球的舞台之间。2005年,腾格尔回忆说,在北京观看的爱尔兰大型踢踏舞剧《大河之舞》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他觉得,如果爱尔兰的歌舞可以走向世界,那么,我们蒙古族的歌舞为什么不可以?顶玩舞、盛装舞、献酒歌……蒙古族文化里那么多生龙活虎、气势磅礴的艺术,既具有历史的厚度,也饱有时代的激情,完全具备“走向世界”的资本。
这场歌舞剧定名为《蒙古人》。腾格尔透露,《蒙古人》初步计划在明年年初推出,演出时长1小时40分钟,总投资200万,将动用“腾格尔蒙古艺术团”里的全部演员,总计40余人参与演出。腾格尔以及他的私家乐队“苍狼”也将“强势加盟”。腾格尔说“《蒙古人》想做的也就是想回归纯粹。”
面对唱片业的惨淡现状、面对逐渐增长的年纪,48岁的腾格尔的态度是冷静而理性的。“没意思”是他在采访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这个词汇只有在谈到他现在的梦想、谈到歌舞剧《蒙古人》时,才会消失无踪。他告诉记者:“我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有些东西如果不做,我会遗憾终生。”人到中年,腾格尔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活得更加“实在”,他想为家乡做点什么。正如他的经典歌曲《天堂》中言唱的那样,腾格尔希望把内蒙古、把“天堂”带到每一个心中。以前是一个人用歌声诉说,现在则是几十人一起,载歌载舞,用更丰富的艺术手段展现蒙古族文化。
★疑问:“原生态”能否引领乐坛新时尚?
★回应:纯粹的原生态是古董不是流行音乐
尽管不再打算出新唱片,但是,腾格尔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自己关注的视线从中国流行音乐上移开。作为中国音乐历史最长、规格最高的青年歌手选拔比赛,每年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举行期间,他就会像“屁股钉了钉子一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而对于近些年来青歌赛增设“原生态唱法”组别,原生态歌手频频崭露头角的现象,腾格尔尤为看重。他表示,原生态歌曲是来自于民间,是中华音乐的宝贵财富,原生态唱法不矫揉造作,没有学院派框框条条的限制,质朴而真实。
那么,对于正处于“困境”中的中国流行音乐而言,“原生态”是否意味着“救赎”?“原生态”能否像当年的“西北风”一样引领中国流行音乐的新时尚吗?面对记者的疑问,腾格尔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才缓缓地说,并非所有民族的音乐东西都是世界的。“民族音乐要走向全球,为世人接受,一定要具有时代感和世界性。纯粹的原生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董,但是不是流行音乐。”腾格尔同时表示,自己的音乐绝对不是“原生态”。“纯正的蒙古族歌曲不是这样唱的。我完全是跟着感觉走,依靠自己演绎。”即便不再传统,即便添加了新元素,只要好听,只要艺术,腾格尔说,人们同样欢迎。“我的作品,内蒙古的家乡父老都很喜欢听。尽管和传统的蒙古族民歌有很大出入,但是大家不但不排斥,反而很认同。”
在腾格尔看来,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音乐和美术尤其如此。近年来,腾格尔和苍狼乐队在海外进行的一系列演出所获得的成功也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让不同肤色的人领略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巨大魅力。
时下,乐坛兴起一股奇特的现象,许多歌手在歌唱无门、走红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以“民族”的方式来包装自己,造型夸张,衣饰华丽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相对于这批歌手,腾格尔的装扮就要朴素很多。细心的歌迷发现,每次在公众场合露面,腾格尔都是一身素色。很难见到他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对此,腾格尔表示,不穿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不合适”。“我唱的歌曲不是蒙古族的原生态作品,唱法也跟传统唱法完全不同,穿民族服装,感觉不是很搭配。”腾格尔说“在歌舞剧《蒙古人》演出中,我就得穿。因为那是原生态的。”虽然是素色,腾格尔对衣饰也有讲究,一般还是会选择在大商场购买,不会去买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