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4月15日,中央歌剧院将首次携手“草根”作曲家,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专场音乐会。这位花甲之年的作曲家朱菊英,没有音乐学院的文凭也不是来自艺术院团。中央歌剧院方面表示,“业余”二字不决定品质高低,非常钦佩这位作曲者在音乐道路上数十年锲而不舍的精神。
“草根”作曲家朱菊英
歌剧院首次为“草根”办专场
4月15日,中央歌剧院将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一场特殊的专场音乐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上演的作品:器乐曲《生命之歌》、清唱剧《浪子回头》、声乐曲《父啊!我感谢你》,全部来自一位花甲之年的女性笔下。这位作曲者叫朱菊英,今年已经60岁,她从没有就读过音乐学院,也没有进过专业院团吗,拿当下流行的词来形容她,就是古典音乐界的“草根”。朱菊英说:“音乐学院的学生搞作曲,像搭积木一样,用对位法,强弱有讲究。我写音乐是听、用心感受。虽然我不会器乐,但我把它们当孩子安排,到什么时候谁该进入我心里清楚。”中央歌剧院院方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为业余作曲家办专场音乐会,就是被朱菊英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打动,希望帮助她把作品传播给更多受众。这次将上演的三部作品,是朱菊英近七八年积累、修改的满意之作。
中央歌剧院艺术产业部副主任虢建武
“业余”二字不决定品质高低
朱菊英的音乐风格是以原创古典音乐为主,融合民族音乐特色,渗入宗教气氛独特的音乐三元素组合。尽管她的作品现在已经被业内人士认可,但外界总是很担心“业余”二字能否带来高品质的音乐。负责此次演出的中央歌剧院艺术产业部副主任虢建武说:“不用担心品质,因为有些人有与生俱来的音乐灵感,有一些国外的大声乐家也没有进过音乐学院。可能朱菊英的作品没有谭盾表现手法那么高明,但悦人悦己已足够了。”此外,朱菊英还有不少作品已经完成,还在听取各方意见,润色修改之中,希望三年内陆续带给观众。例如:器乐曲《奋起吧!中华》、大合唱《赞美之泉》、交响诗《永远的盼望》、歌剧《烙印》、组歌《出埃及》、音乐剧《中华魂》、生命旅程三部曲《摇篮里的哭声、成长、丰盛的生命》、钢琴协奏曲《活水》、铜管乐协奏曲《火与血》……
花甲之年不考文凭拒绝达人秀
朱菊英的很多作品灵感来自于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她是上海“老三届”知青,整个70年代都在江西插队。刚去农村插队的时候,她还不识五线谱,就用简谱谱写了一首《月光》,表达自己的苦闷心情,但因此受到了批斗。1979年返回上海后,她当过纺织工人、做过营业员、经历过下岗、做过服装设计……目前,她自己创业,以商养文,已经开办了一家文化公司,专门从事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创作、传播。这些年,她没有进过院校进修,但得到过马革顺、夏伟光、黄安伦、张亮等业内重量级人物的指点、帮助。现在,她坐火车、坐飞机总会带着本子,感觉在路上不写点曲子就是浪费时间。也有朋友劝她,去国外拿个音乐硕士文凭或者参加“达人秀”之类的活动,朱菊英都拒绝了,她说:“我这个年纪了,就想抓紧时间多写点作品。”崔一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