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TianKong合唱团成长与发展座谈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
中国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杨鸿年,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著名作曲家曹光平、王秀峰等音乐界专家、TianKong合唱团指挥田晓宝教授及合唱团成员参加了此次座谈。
会上,杨鸿年先生首先指出,合唱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并强调了高等师范院系在扩展中国合唱事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表示,现如今的合唱事业有一种“专业合唱团业余化,业余合唱团专业化”的趋势。而在业余合唱团中,TianKong合唱团做得相当好。田晓宝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声乐修养和理论研究,善于挖掘、推动中国新合唱作品创作,在唱经典曲目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带领TianKong合唱团走在前列,发挥引领作用。“TianKong合唱团用行动证明了合唱艺术独立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TianKong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突破了当今社会的浮躁与俗气,与学院里、社会里的作曲家广泛合作,取得了团队更好的发展。
之后,陆在易先生高度肯定了TianKong合唱团在中国合唱领域里出类拔萃的地位。他特别强调了TianKong合唱团在声音的高融合度和多样的演绎风格上的可贵之处。他同时指出:“音乐浩瀚如大海,还没有挖掘极尽,比如在演唱《五月蝉歌》时,要注意在向原生态靠拢的同时,又不失TianKong自己的特色。”他同时也表示,合唱团取得如今的成就与机制运作上的经验和团员耐于吃苦、勤奋训练是分不开的。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修海林从四个方面指出了TianKong值得关注的亮点:一是艺术上追求卓越,二是人文精神建设,三是一流的合唱艺术水准和纯美的美学品格,四是他们用实践证明了中国教育的规律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一个专业”。
接着,曹光平先生围绕合唱品牌及风格建立的问题作了发言。他指出,要树立品牌即要重视合作,注重“作曲家”、“指挥家”、“合唱团”三者有机结合,同时要加强对外交流,吸取其他新兴合唱团的过人之处。在发展中要追求自我风格,也要不断地变化与创新。他说:“TianKong在国内已树立了一个女声合唱的品牌,抓住重点,不断发展变化,一定能走得更好。”
随后,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张弦、武汉音乐学院陈国权教授、我校文学院邱紫华教授都强调了TianKong合唱团在风格上的创新。著名作曲家王秀峰表示:“TianKong合唱团的道路,是中国合唱艺术的道路。”他向大家讲述了田晓宝教授在团队发展成长中付出的艰辛和承受的压力,他说:“搞指挥马虎不得,要经得住寂寞,才能做出成就。”他还告诫青年指挥家要以田教授为榜样,以TianKong为引领。
田晓宝指挥说,合唱团之所以走到今天,靠的就是TianKong的精神——感恩。他首先感谢8年中合唱团所有的团员,是团员们对艺术的执着精神支撑着合唱团的成长与发展;他感谢像严良堃、杨鸿年、邱紫华等一系列专业领域内专家的关心支持;感谢作曲家和音乐界同仁的无私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各部门和音乐学院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感谢所有帮助、关心过TianKong的每一个人。田晓宝相信,在大家的帮助和关心下,合唱团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