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特网资讯看西方学者的音乐考古学研究》,《中国音乐学》2002年第2期。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最新版在线浏览》,《音乐艺术》2002年第2期。
《婚礼歌曲研究的新视野——简·舒格曼著〈性别化的歌曲:普莱斯帕地区阿尔巴尼亚人婚礼中的歌唱与主体性〉评介》,《交响》2002年第4期。
《考古所见周汉时期的军乐器——铎》,《中外乐器信息》2003年第3期。
《商业化运作中的香港粤曲歌坛》,《黄钟》2004年第3期。
《音乐美学学科建设的新成就》,《人民音乐》2004年第8期。
《丝绸之路乐器考》(译文,与林达合作),《交响》2004年第3期。
《中国史前音乐的仪式性因素》,《音乐研究》2004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音乐考古学》,载高兴主编《音乐的多维视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程[DAL010363]),页46-53,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中原地区商周乐器文化因素分析》,《交响》2005年第4期。
《商周乐器的动物纹饰及其隐喻》,《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6年第1期。
《商周礼乐制度中的乐器器主及演奏者》,《音乐研究》2006年第2期。
《商周乐器地理分布与音乐文化分区探讨》,《中国音乐》2006年第2期。
《甲骨文、金文所见乐器助祭试探》,《黄钟》2006年第2期。
《长江流域出土商周乐器分区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民族音乐学与音乐考古学的相互关系及作用》,《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3期。
《从商周乐器的出土情况看其与祭祀活动之关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商周时期的礼乐器组合与礼乐制度的物态化》,《音乐艺术》2007年第1期。
《西周早期云纹编钟的再认识》,《交响》2007年第2期。
《美国收藏的逨钟及相关问题》,《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7年第2期。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研究》(与郑中合作),《音乐研究》2007年第2期。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编磬测音报告》(与郑中合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伶州鸠与周代的七律》,《音乐研究》2007年第4期。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磬的组合、编次和音阶》(与郑中合作),《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4期。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编磬声谱分析》(与郑中合作),《音乐艺术》2007年第4期。
“The Rol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in Sacrificial Cult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in China.” In Orient-Archaologie, Band 22, p85-98, Berlin: DIA, 2008.
《乾隆特磬、编磬与中和韶乐》,《黄钟》2008年第1期。
《秦墨书竹筒与乐器“簧”》,《交响》2008年第1期。
《论周景王铸钟的无射和大林》,《中国音乐》2008年第1期。
《〈周礼·大司乐〉商声商调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古乐“和”“同”思想试探》,《天籁》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