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田鹤(1911.12.8~1955.10.23)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乐坛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
他专业功底扎实,音乐修养全面,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及音乐教育,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尤见特色,为中国近代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陈田鹤与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并称黄自“四大弟子”,其作品曾获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二等奖,并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他1928年入温州私立艺术学院,师从缪天瑞;1929年入上海美专;1930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选科,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并深受黄自影响,与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并称为黄自“四大弟子”。从1934年起,他先后任教于武昌艺术专门学校,1936年受聘于山东省立剧院,任附设音乐系主任及管弦乐团团长兼指挥,作有大型歌剧《荆轲》。1939年去重庆,任职于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曾参与编辑《乐风》杂志。1940年至1948年任教于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任理论作曲组教授(后兼教务主任),教授和声、对位等专业课程。其间兼任重庆北碚国立歌剧学校理论作曲教授。1949年去福州,任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初期去北京,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从事音乐创作。
陈田鹤一生致力于用西方音乐的形式和技巧,来创作具有本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收集了多种地方戏音乐、民歌,以及其它形式的地方文艺,用于音乐教学和创作。并创作了二百首左右的艺术歌曲、抗日救亡歌曲、儿童歌曲、电影歌曲、重唱、合唱、清唱剧、歌剧以及器乐作品。代表作包括《山中》、《牧歌》、《春归何处》、《采桑曲》、《给》、《雁子》、《秋天的梦》、《巷战歌》、《制寒衣》、《江城子》(1993年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等艺术歌曲;《兵农对》、《悼今吾吾师》、《蒹葭》等重唱、合唱歌曲;《序曲》(1934年获车列浦您[即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二等奖)、《血债》等钢琴曲。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作有中型合唱《森林啊,绿色的海洋》、管弦乐《翻身组曲》、《芦笙舞曲》,清唱剧《换天录》等,并为百余首声乐作品及舞蹈音乐配置钢琴伴奏和乐队伴奏。他的作品结集出版的有艺术歌曲集《回忆集》(1937,中华书局)、爱国歌曲集《剑声集》(1942,重庆大东书局)、清唱剧《河梁话别》(1945,重庆咏葵乐谱刊印社)。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深受听众的欢迎。1955年10月23日,陈田鹤在北京病逝,享年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