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总政歌剧团女高音歌唱家王磊华独唱音乐会日前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
王磊华
音乐会开首的亨德尔歌剧《凯撒大帝》“优柔的目光”一曲为三段式,王磊华用声适度,优美的连线贯穿全曲,定下了音乐会的Bel Canto基调。她将B段速度唱得比前段稍快些,后又回原速,A′稍加一些华彩至结束,非常合度地表达了从“哀”到“怨”的心路。贝利尼歌剧《诺尔玛》中的“圣洁女神”描写人物在爱情和宗教信仰之间做出痛苦抉择,是美声黄金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当年歌剧女皇玛丽亚·卡拉斯的标志性唱段。有一种说法:太年轻的女高音唱它难以支撑,如同男高音唱威尔第的《奥赛罗》,太年轻了不行。但据说王磊华就是以这首咏叹调在两次大赛上折桂的,说明她对这首咏叹调游刃有余。王磊华在长线条的高音区乐句间以炫技花腔,终极音的到来举重若轻,在这首被称为花腔女高音“试金石”的咏叹调中,王磊华的声线甜美热情之中充满了一种质感和磁性,这是一位兼具抒情与花腔特质的女高音。
音乐会上的“试金石”不止一段,后面还有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写信》一段。这首咏叹调是达吉亚娜在剧中唯一的咏叹调,表达内心活动的汹涌澎湃,长达20分钟。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使普希金的诗文入列“歌剧瑰宝”,作曲家将强大的戏剧张力和交响性都倾注其间,听似宽广的音乐线条中又有极为繁复的细节。王磊华呼吸的急缓有效控制着情绪的走向和音色的变化,逐一再现声乐分谱中那多达34处的表情、速度记号,构筑出4个情感层次:第一段表达了达吉亚娜充满少女的幻想;第二段欲诉还休的踟蹰;第三段宽广的基本旋律的咏唱和戏剧性的宣叙,达吉亚娜冲动着,陶醉于现实与梦幻不分的情境,“决不把心献给世上其他人”,直至第四段进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在这部室内歌剧中,柴科夫斯基将宣叙调和咏叹调交织在一起,而宣叙调对歌唱家的语言功底是一个考验。玛丽亚·卡拉斯说过“美声就是情感”,而王磊华清晰的俄语发音唱出了真情实意。
在艺术歌曲曲目中,王磊华做了三次“梦的解析”,呈现出三种梦的色彩。舒伯特《夜与梦》的那种古典形式美、李斯特《当我入梦》的浪漫派抛物线式挥洒、拉赫玛尼诺夫的《这儿真好》最后一句“还有我的梦幻”的余音缭绕。而在江定仙的《岁月悠悠》中,她内热外敛的处理让这首中国艺术歌曲如空谷幽兰。艺术歌曲要求具有沙龙演唱的效果,如炉边絮语,而歌剧咏叹调则需要声音的穿透力,两者有着不同的声音聚焦。王磊华唱艺术歌曲时声线不尖不炸,唱咏叹调时又有良好音区贯通,在艺术歌曲的倾诉与咏叹调的宣泄之间求得平衡,形成音色统一与多样化的辩证关系。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