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7-19 19:30
1.藏乐二首(2007)
陈怡
小提琴:苏雅菁 大提琴:冯赫 钢琴:高袅
《藏乐二首》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 而作的三重奏,第一乐章:度母,第二乐章:堆谐。获美国巴洛音乐基金会委约奖,为 加州太平洋大学新太平洋三重奏团而作,创作素材源于西藏民间音乐,如雄呤演奏的度母和民间歌舞堆谐。首演于2007年。
2.弹歌、尔雅、相和(1997)
唐建平
琵琶:兰维薇 板胡:胡瑜 打击乐:王帅
“弹歌”是一首先秦的歌谣,以“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等八个字描述先民 狩猎的场景。“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辞书,也是儒家经典,“尔”即接近,“雅” 即正、雅言,“尔雅”即接近、符合雅言, 以雅正之言解释词语,使之接近规范。“相和”常见于古书、古文,有相互协调、和谐、融合之意。 作者无意逐一表现标题的具体所指,只是借原始歌谣幽远拙朴的神韵、远古文明经典正统的气质与“和”的思想,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逍遥游(2001/2011)
史付红
古琴:杨秋悦 低音提琴:刘相全
《逍遥游》是为古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它借鉴了古琴音乐的结构特色。低音提 琴使用拨奏和滑奏的演奏技术模仿和呼应古琴。这两件乐器在音色上形成相互的应答,呼应,模仿和对比。节奏和力度的突然增长,大幅度的上下滑音,以及在低音提琴上的各种演奏手法都吸收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气息和韵律,它们像书法中的点,线,面和留白。以非常抽象的方式表达及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古琴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乐器, 不仅能够表达中国古代文人的内省,而且也能够通过这个古老乐器与其他乐器的组合表达现代人对于生命的感悟,冲动与张力。
4.维奥莱塔组曲(2011)
郝维亚
二胡:孙凰 钢琴:李大威
“维奥莱塔”(Violetta Valery)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朱赛佩威尔第 ( GiuseppeVerdi 1813-1901)的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 1853) 中女主人公的名字。这部歌剧的名称中文译作“误入歧途的女人”。
《维奥莱塔组曲》选原歌剧中的一些著名段落,经过重新构思和安排,在保留原有戏剧人物和情节发展的同时, 通过二胡与中胡的精心演绎,希望能将女主人公的风貌和跌宕起伏的情感,一个女子的浮华人生到病入膏肓,最终弃世而去这一辛酸过程展现。
5.清风静响(2011)
贾国平
琵琶:兰维薇 筝:宋心馨 板胡:胡瑜 笙:董颖
每件中国乐器都是充满了诗意的音乐器具,流传久远、深广的众多经典曲目构成 了其丰厚的传统。如何在这个传统之上创新?如何赋予这些充满诗意的乐器新的表现力与新的美感?这些思考是作曲家写作此曲的出发点。
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将每件乐器最 基本的音响或发声元素作为音乐材料,依据 这些“细胞式”的音乐材料进行延伸与衍变,以各种不同方式的材料组合与转换构成整 个音响事件,以此寻求这些古老乐器新的歌唱与表现的可能。
6.林泉(2001)
叶小纲
筝:苏畅
2001年由香港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委约,并由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2001年11月30日首演于香港大会堂剧院。《林泉》的创作是近代中国古筝曲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该曲继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秀美和内在特质,同时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技法和美学追求,是中国自二 十世纪七十年代古筝曲《战台风》创作以来最优秀的古筝独奏曲之一。该曲集中了各种高难度的演奏技术同时又有着清新优 美的旋律线,丰富多变的节奏形态和多种层次的音色要求,同时也蕴含着深邃的美学思想,是一首被社会音乐生活广泛认可赞扬并雅俗共赏的古筝独奏曲。2005年,在中国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比赛中获得惟一的作品比赛金奖。
7.晚春(1995)
郭文景
笛:胡帅 琵琶:齐洁 筝:宋心馨 中阮:刘小菁 高胡:尚祖建 低音提琴:赵琛
打击乐:曹梦宇、李子系 指导教师:兰维薇
曲意源自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乐曲格调清雅、精致,亦透出些须神秘,以对风临、花落、莺啼、虫鸣等大自然音响的描摹展现出一派充满生机和灵气的微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