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梦魂律吕一线牵”――访著名作曲家张晓峰

“梦魂律吕一线牵”――访著名作曲家张晓峰
录入时间:2011/7/28 14:34: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网页视频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写到90岁”。26日,在首届“太仓骄傲”十大新闻人物的颁奖现场,身披红绶的张晓峰显得很激动,已八十多高龄的他称自己人老思想不老、观念不老,还可以创作、可以写到90岁。

  60多年的艺术人生中,张晓峰获奖无数,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获得者、民族音乐家等等。但今天,家乡人民颁给他的这个奖,却让这位老艺术家谦虚地连称“羞愧难当”。

  他的名字,与中国民乐事业相连

  “曲神”、“乐痴”,是人们赠送给著名作曲家张晓峰的赞誉。

  作为上海歌剧院扬琴独奏演员,他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创作的《迎宾曲》成为国家接待外宾的演奏曲目,《山村来了售货员》成为那个时代家喻户晓的音乐,《新婚别》、《窦娥冤》等作品被誉为“音乐中的唐诗”,多部乐曲被选为大、中、小学的音乐教材。

  忆往昔岁月,张晓峰觉得自己是幸运的,音乐总是给了他快乐、希望和力量。他称自己这一生在走聂耳的道路,他创作的音乐主题始终为时代而作,为人民而歌。

  伴着《义勇军进行曲》成长的张晓峰说,音乐表达的是人民的肺腑心声,来不得半点虚假。

  1931年出生于太仓浏河的张晓峰,从50年代起,他是上海歌剧院民族乐队的一个成员,中国民乐事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他亲身经历了这60年漫长而又变化的过程,民乐的命运三起三落,兴衰不定,但不管风吹雨打,他对音乐事业的追求和信念始终坚定不移,一往情深。

  “雨雪风霜四十年,梦魄律品一线牵;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人间”。这是张晓峰上世纪80年代首次赴港开音乐会时的自勉题词,也是他矢志不渝,痴情未改,不懈追求本色人生境界的生动写照。

  回到故乡,更是“夕阳无限好”

  1994年春天,张晓峰回到故乡太仓定居,但退休后的他更忙,忙得充实,忙得愉快,忙得忘了年纪。

  喝娄江水长大的张晓峰,他有心要为江南丝竹烧一把火,他把太仓各乡镇那些民间的江南丝竹曲目一一收集起来。

  张晓峰整理编配的《太仓江南丝竹十大曲》和《江南丝竹新曲八首》出版了CD和总谱,其中《六花六节》一曲获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他联系指导家乡丝竹乐团赴新加坡、北京、南京、香港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广获好评。为家乡打响江南丝竹品牌、申报中国丝竹之乡、江南丝竹“非遗”保护地作出重要贡献。

  从1998年至2002年,张晓峰以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创作了反映以中国历史上四位女性不同命运为题材的二胡协奏曲《丽歌行》、《杨贵妃》、《西施情》、《六月雪》,并在新加坡举办二胡协奏专场音乐会,大获成功,其实况录像由海外和国内相继出版发行。

  2004年8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为表彰张晓峰对民族音乐作出的卓越贡献,特授予他“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是太仓的文化底蕴让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创业作很多作品,全国各地走一圈,发现家乡太仓是个值得骄傲的地方”。谈起家乡,张晓峰脸上顿时洋溢着孩子般的喜悦,家乡在他心中的份量实在太重。      记者:周建琳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