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n弦乐四重奏团成员与龚汉祥(中)合影
美妙的音符在空中流动成河,时而曼妙轻柔、时而荡气回肠……一曲曲经典的音乐作品,在四名室内弦乐重奏成员默契的配合中,被演绎得精彩绝伦。昨晚,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Leven弦乐四重奏团,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为听众们奉献了一场令人激动的艺术盛宴。此次Leven弦乐四重奏团能与贵州结缘,完全源于一人,他就是比利时列日皇家爱乐乐团助理首席及乐团四重奏团第一提琴演奏者、比利时那慕尔音乐学院室内乐全职教授龚汉祥。
作为一名享誉海内外的贵阳籍小提琴和室内乐演奏家,龚汉祥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从2001年起,他就担任该学院大师班课程。知晓他的人都称他为“大师级人物”,可龚汉祥对这样的称呼并不认可——
一、四弟子筑城追师学艺
8月3日,在贵州大学文化书院内,记者第一次见到了龚汉祥教授以及追随他来到贵阳的中央音乐学院Leven弦乐四重奏团四名成员。书院清雅、古朴,檀木书桌椅暗香浮动,正在排演的法式风格弦乐四重奏乐曲与墙壁上的孔子像,无形中构成了非常和谐的中西方文化融合具象。
一直活跃于欧洲音乐舞台的龚汉祥,每年都会回贵阳探望年迈的父母亲,每次逗留的时间,短暂得只有两三天,许多闻讯前来求教的本地同行都不忍心挤占他太多的私人时间。这个夏天,他决心回筑多陪父母一些日子,孰料中央音乐学院Leven弦乐四重奏团的四名学生,放弃暑假休息,也追随到了贵阳请求单独教学。为人谦和的龚汉祥不忍拒绝,便将对四名学子的筑城教学变成了与本地同行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安排Leven弦乐四重奏团为筑城观众正式演出之前,龚汉祥为学子们安排了四次公开排演,省内不少小提琴演奏家、教学者闻讯前来听课,感觉受益匪浅。
提及此次在筑城追师学艺,Leven四重奏团成员之一的洪俊毅介绍说,虽然自己每年通过上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师班,能得到龚汉祥教授的指导,但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多,所以即使远从北京赶赴贵阳求学,欣喜大过疲惫。Leven四重奏团的四名学子,从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起就得到龚教授在室内乐演奏方面的长期指导,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为此而感到幸运。“他的室内乐造诣很高,功底非常深厚,为人谦逊而负责,教学手法十分生动,让人很容易就理解了该如何去演绎音乐大师们的作品。”
二、中国室内乐还待崛起
据龚汉祥教授介绍,室内乐演奏代表了音乐演奏艺术领域的最高层次,它对演奏者的文化素养、演奏技巧以及团队默契配合的要求非常高。龚汉祥在比利时不仅教授室内弦乐部分,还教授室内其他器乐和声乐,其中包括室内打击乐。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室内乐教学发展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贵州也不例外。
“这次Leven弦乐四重奏团演奏的曲目难度很大,也很有特色,对于演奏者来说,极具挑战性。”龚汉祥说:“拉威尔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属于印象派作品,色彩、层次十分丰富,乐曲的画面感非常强,而贝多芬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59之3》则充满了奋斗精神,其中浓缩了德国音乐的逻辑性、哲理性和严谨性,还有《快乐的萨里哈》也属于非常优秀的作品。安排这些风格对比度很大的演出曲目,目的就是兼顾各类观众的口味。而且,这些出自音乐大师之手的经典作品也是第一次在贵州以室内弦乐四重奏的形式进行演绎。”
对于Leven弦乐四重奏团赴贵阳首次公演,龚汉祥说:“除了让学生们多一次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室内乐,让室内乐在贵州发展得越来越好。”
龚汉祥认为,贵州音乐界其实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从贵州走出去的出类拔萃的音乐人才并不少,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享有美誉。如著名作曲家瞿小松、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杨晓萍、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柳红玲,以及很多年轻优秀的小提琴家,他们都是从贵州走出去的优秀音乐家。此外,龚汉祥还评价“贵阳有培植优秀音乐文化的土壤,比如贵阳有全国唯一一家由政府大力扶持,企业投资的董事会制交响乐团——贵阳市交响乐团。”他称赞:“这是相当了不起的!”
三、音乐,使人谦和
龚汉祥教授指导Leven弦乐四重奏团在贵大文化书院内进行的四场公开排演现场,以及在贵大艺术学院进行的正式演出现场,听众席上始终有两位白发老人在聆听。他们就是龚汉祥教授年逾八旬的父母、我省著名音乐教育家——龚克和宋树秀夫妇。他们既是龚汉祥旅居海外多年一直深深牵挂在心的至亲,也是他的音乐启蒙人、成长路上的知音。儿子返筑探亲期间,为了更多地了解儿子的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两代人之间的音乐教学交流,白发苍苍的父母以这种方式进行了全程陪伴。每一场排演结束,龚汉祥都会彬彬有礼地搀扶父母离去,而头发已经花白的龚汉祥,至今仍被宋树秀、龚克夫妇唤着“祥祥”的乳名。
“怎样的父母,培养怎样的孩子。”龚汉祥非常赞同德国人的这句俗话,他谦逊地表示,自己的成长得益于父母的教养和音乐的涵养。
龚汉祥教授对学生的指导总是精准里透着幽默,严格中带有诙谐,使同学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巧。无论是同行还是学生都给予他一个共同的评价——谦和。
在龚汉祥的教学过程中,记者听到他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非常棒!他总是先对学生进行一番表扬之后,才指出演奏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小提琴专业副教授梁静梅在观摩了龚汉祥教授的教学后评价:龚教授教学时,把自己整个人都融入了音乐,让人看到的是他的敬业、谦和与大气。
“作为交响乐基础的室内乐,最能锻炼器乐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不仅从技术上,而更多从音乐上考验习乐者的悟性。这次汇演的四个学生不是只懂音符的人,他们不仅专业很强,在音乐文化上也很有造诣,他们的文化课非常好,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室内乐的明天。所以,这次我坚持带上他们,就是希望我能给他们更大的帮助,相信你们今后能够经常听到他们的名字的,”龚汉祥说。
龚汉祥说,自己在教授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自己是组合中的第五者,目的是帮助四位演奏者更能深入音乐,打开作曲家心灵的窗户。
龚汉祥还表示,自己是一个很不喜欢各类音乐竞赛的人,原因是音乐很纯粹,如果变成比赛就会失去很多内涵,所以比赛并不能真正代表音乐人的实力。还在不断学习的龚汉祥,拒绝大师名号。他说,自己只希望单纯地成为一名音乐家,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想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