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辉
9月11日晚,美丽的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在深圳音乐厅奉上了一场动人的音乐会,为“富茂·威尼斯湾”特约之2011秋聆音乐厅演出季拉开了序幕,这场题为“二胡与世界握手”的演奏会将二胡与大提琴、钢琴等西方乐器完美地融合起来,充分展示了她在西方游历数年所形成的开阔的音乐风格。
作为深受西方观众熟悉的二胡演奏家,马晓晖最为人们熟悉的作品应该是曾在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中与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进行的一番对话,而当晚的音乐会也呈现了二胡与大提琴的合奏,以及与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方乐器的互动,别出心裁地用二胡演奏了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巴托克的《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法国金曲《我的路》等西方乐曲,使得一向凄美哀怨的二胡呈现出明媚、舒展的不同性格。
马晓晖不仅善于将二胡与西方乐器融合,还擅长旁人不能驾驭的传统演绎,她用一把师父传给自己的百年老琴演奏了她的原创处女作《琴韵》,并伴以人声唱和,清越的琴声与人声交织而成一股古风扑面。同时,她对《二泉映月》、《赛马》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二胡乐曲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所以终场时,在观众热烈掌声的要求下,马晓晖再次率乐队返场,别出心裁地加演了一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部华尔兹》。
当天上午,本报记者在马晓晖下榻的金中环酒店采访了这位气质独特的才女。
突破传统的想法
记者:二胡对深圳观众而言,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审美习惯,你的音乐会则呈现许多突破传统之处,这个想法从何而来?
马晓晖:这次深圳音乐会我没有选择炫技的曲目,因为它的主题是“二胡与世界握手”,创新式是我的源泉,音乐绝对不可以盲从与跟风。我在西方游历的过程中,尝试过用二胡去拉各种类型的音乐,我发现二胡在演绎某些作品时比小提琴还要更适合,因此感到经典的东西不仅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中西乐器对比中的张力与魅力,相互间的碰撞与交融,可以取长补短,得到非常规结合中的惊喜,丰富音响效果的层次与张力,如果合作得好,选择得好,会更显各自魅力。这样的音乐,不仅属于中国,可以是属于这个世界大家庭的。因此,我选择了适合二胡与适合自己演奏风格的西方作品,美好的声音不该独享,应该跟全世界分享。
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南胡。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