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玮,男,1958年9月23日生,山东省博兴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音乐社会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市人大代表、全国满族音乐舞蹈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哲学与社会科学政府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
白玮同志1982年1月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中文系;1982年1月至1991年10月担任辽宁大学团委干事、副书记、书记;1991年10月至1995年3月担任共青团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5年3月至1996年12月担任中共康平县委常委、副书记,1994年获得天津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12月至1998年9月担任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长;1998年9月至2001年8月担任辽宁商务学院党委书记;2001年8月至今担任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2007年获得天津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
白玮同志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对青年学、共青团学和校园文化等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曾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团干部称号。其撰写的论文《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的认识》于1984年刊登在“中国文化报”上,他本人成为全国最早研究并提出校园文化概念的研究者之一。其主编的《青年工作探索与研究》成为全国第一部青年工作系统的培训教材。其主编或参与撰写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等专著也均是该领域较早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撰写或主编了《共青团岁月》、《寻找成功的钥匙》等十几种专著。论文《论青年干部的三种境界》荣获辽宁省第六届哲学与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2001年到沈阳音乐学院任职以来,其主要从事音乐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以及音乐文学的创作活动。开设了普通社会学,音乐社会学和社会调查与调查方法等课程。重点从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红色经典音乐社会学层面的研究,满族等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延安鲁艺以来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传统与大学精神的研究。这期间撰写的论文主要有《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荣获辽宁省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和辽宁省首届哲学与社会科学学术大会论文类一等奖)、《鲁艺的新音乐教育与新音乐风格》、《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等。《满族音乐的文化定位》系省级课题,已通过验收,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文化学刊》上发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革命根据地(解放区)音乐作品美学价值研究》已通过立项的审批。
在音乐文学创作方面,主要成果有大型清唱剧《遮不住的青山》,以纪念反法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并于2005年9月在沈阳中华剧场正式公演,获得好评。其创作了几十首艺术歌曲歌词,其中《我们幸福,我们快乐》、《大英雄》、《大爱无疆》、《祖国在我心中》、《中国茶》、《东郭先生与狼》、《不染是风采》、《在灿烂的阳光下》、《祝福生命》等先后在《词刊》、《音乐创作》等刊物上发表,在音乐会上演出。2009年,为第九届“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创作了主题歌《舞之谣》。
白玮同志潜心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和党建理论,撰写了大量理论研究文章、专著和调查报告。主要有《彰显音乐教育特色,做先进文化开拓者》、《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荣获辽宁省第七届哲学与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鲁艺与鲁艺精神评析》(荣获辽宁省第二届哲学与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类一等奖)、《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由其主持的省级课题《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白玮同志在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也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撰写的专著《再发展解析》已经出版,专著《内部控制论》即将出版。
此外,白玮同志还兼任全国高校摄影协会理事,辽宁省高校摄影协会副会长,并被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中国高教协会摄影教育专委会联合授予了中国教育奖励基金第五届“红烛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