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剧照
制作国产原创歌剧一直是国家大剧院近几年努力寻找的方向,经过了《西施》和《山村女教师》的探索,原创歌剧《赵氏孤儿》于今年6月份正式公演。该剧张扬的仁义与信守承诺的主题得到了观众的认同,该剧表现出的戏剧张力和打动人心的音乐也令观众深深感动。9月30日起,该剧将进行第二轮演出。记者日前采访了扮演程婴的两位歌唱家袁晨野和孙砾、扮演赵氏孤儿赵武的歌唱家莫华伦和张英席。他们表示,经过了第一轮的演出,对《赵氏孤儿》这部国产歌剧有了更深的理解。
■程婴:忠义是内涵
扮演程婴的歌唱家袁晨野曾经在美国休斯敦歌剧院扮演过多部歌剧的主要角色,在演出国家大剧院版本的《赵氏孤儿》之前,他也曾在《山村女教师》中担任主要角色。经过第一轮的演出,他对程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歌剧《赵氏孤儿》对故事的表达恰如其分,对悲剧、大义的表达也很充分,很感人。对我个人来讲,感觉自己在塑造人物方面也在进步。演员每接到一个新的角色,不仅要学习乐谱、语言,还要学习人物背景,体会音乐里的戏剧表达。整体的人物是怎样的基调,还要在每一句唱词和导演的调度中挖掘人物。我每次复排演出,都把它当做一部新的戏去排练,去发现剧中新的东西。程婴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但是他只是一介平民,要重点刻画出他从普通老百姓到面对残酷的世界,再到受人敬仰的过程。其中,忠义是内涵。”
另一位扮演程婴的是年轻歌唱家孙砾,他是近年来歌剧舞台上最活跃的男中音歌唱家,他告诉记者:“故事的呈现比较忠实原著,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对于歌剧来讲,音乐是最重要的,我觉得音乐很好听,其中有很多比较上口的旋律。对于程婴,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位,但肯定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他是一个义士。在歌剧《赵氏孤儿》中,可以说音乐给了他英雄气概的一面,也给了他市井小人唯唯诺诺的一面,人物形象很丰满。我尽量将程婴塑造成大家普遍共识的形象——一个平民的英雄。演出中,程婴有几段很精彩,比如在集市上唱的《饥饿饥饿》,音乐形象生动,特别符合程婴这个人物当时的心态。还有最后的咏叹调《我已无力同行》,都非常打动我。”
■赵武:一个有灵气的孩子
来自香港的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在演出《赵氏孤儿》之前,一直以演出西方歌剧为主,这一次终于演上了中国自己的歌剧,他显得十分兴奋。他说:“首先这是最有名的中国故事之一,几乎家喻户晓。此外,这部歌剧的旋律性非常强,朗朗上口,听完之后很多观众都很喜欢。我饰演的是歌剧后半部分长大后的孤儿赵武,旋律唱起来还蛮舒服的。我的戏份不是太多,但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之前唱歌剧都是以外语为主,现在唱中文需要把发声方式等调整一下,用我最舒服的方法表达出来,这都需要通过每次排练、演出来调整,所以每一轮演出应该都有更进一步改变。”
张英席是近年来新崛起的男高音歌唱家,曾经被多明戈看中,赴美国华盛顿歌剧院学习,这是张英席学成回国后演出的第三部中国歌剧,之前他曾经主演过《再别康桥》和《咏·别》。张英席告诉记者:“赵武在这部歌剧里戏份比较重,我觉得他就是个有灵气的孩子。这个人物的戏剧冲突比较小,人物性格也比较简单。剧中的音乐也很适合表达人物性格,像《雨越下越猛》,唱起来气宇轩昂,很符合人物。第一轮演出时有一点仓促,赶上北京暴雨,整个人的状态也受到影响,多少有些遗憾。我会再研究自己的演出录像,好好分析这个角色,第二轮会把这个角色表现得更完整。” 北京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