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强
上世纪20年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提出中国民族音乐“要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理想,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随着国门打开,文化发展的机遇多了,但是挑战和压力也多了。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文艺工作者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构建当代音乐文化,以人为本,立足现实,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民族音乐成为新时期承担起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力量、凝聚人们思想情感的一个重要艺术形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今年8月15日,第九十一届萨尔茨堡音乐节上,中央民族乐团首次以音乐家的身份组团参演,让这个老牌艺术节第一次见识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这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时刻。
9月18日,在北京天桥剧场参加中直院团展演的大型民族音乐会《中国音色》,是中央民族乐团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推出的第八台新创剧目。这也是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在深化内部机制转换,调整艺术生产结构方面而产生的重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注定要以新的面貌在国际文艺舞台上展示伟大的传统。早在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就引发了海内外对中国音乐的热情与关注,民族音乐这个凝重的中华文化符号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的反响。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观看演出后激动地说:“我们被中国优美的音乐所感动,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而和谐,我为中国能有这样优秀的乐团而感到骄傲。”为此,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日本札幌音乐厅、希腊雅典希洛德古剧场、巴黎香榭丽舍剧院都留下了中央民族乐团的优美乐声。2010年,在中央民族乐团建团50周年的团庆活动中,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来团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中央民族乐团应该承担起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任,将中国民族音乐传遍五大洲。”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在民族音乐创作、表演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但是,近年来,缺乏优秀的经典作品,不能满足当前繁荣的文艺舞台的需要,一直是困扰民族音乐发展的主要问题。事实上,民乐表演团体的大部分演出还是以过去的一些经典作品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喜洋洋》、《步步高》等为主打曲目,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品已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声音符号。然而,当代民乐这一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艺术形式,不能只有“老三篇”,一个色彩丰富、生动、富有生命激情的音乐体系,才能被当代观众真正接受和喜爱。只有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以民族文化的高雅艺术品格为标准,凝聚海内外民族音乐力量,创作出更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音乐作品,民族音乐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迸发出更大的艺术生命力。
在文化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中,真正具有民族传统代表性的文艺院团,只有中央民族乐团和国家京剧院。因此,在传承与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提升民族音乐作品品质、探索民族音乐现代化新路方面,中央民族乐团肩负重任。
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通过市场这个环节,适时地调整创作方式,不仅在艺术创作上积累了一大批优秀新作品,而且还在经济创收上给全国的同行业树立了榜样。
音乐作品是乐团建设发展的基础,好的作品能使人奋进、向上,同样也能给乐团带来机遇。作为一个国家艺术院团,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相反,在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发展原则下,文化的向心力,艺术的责任感,使得乐团以创作为先导,以艺术品质为核心,以市场经营为基础,在艺术生产结构上带动乐团全面发展。
民乐应立足当代,力求让更多的大众能亲切地感受到传统戏曲、民族器乐等的魅力,用我们的音乐“母语” 去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民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二胡、管子与乐队《乡土之恋》是以作曲家徐沛东为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创作的主题音乐《篱笆墙的影子》为素材改编而成的,低沉而苍凉的管子声,与二胡那悠扬、乡土气浓厚的音色相结合,使作品意境绵长深远。这里,民乐的情与韵不仅反映了千百年来耕耘了这片土地的辛酸与欢乐,更加唱出了农民兄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农村改革政策指引下,人民当家作主,农村改革所焕发出的新面貌。
在乐团今天的创作上,我们采取的是委约制,用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思想去创作,而不是以圈内人自娱自乐、大众既听不懂又不理解的民乐创作观念为主体。通过这种机制转变,乐团以一种新的风格、新的形式、新的思想来展示古老的民族音乐,不仅赢得了市场,而且还从根本上扭转了当前民乐在艺术发展道路上的被动局面。正是有了这样的生产理念,中央民族乐团2011年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创新精神的大型民族音乐会《美丽新疆》、《艰难辉煌》、《中国音色》、《声诗润珠弦》、《光明行》等系列音乐会。人们评价道,今天的民乐成熟了,音乐又回到了历史的优美长河中去了,青年艺术家们的表演更加光鲜夺目了,民乐与世界的对话更加紧密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一经上演,在全国民族音乐界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为中国民乐艺术创新发展树立了榜样。同样,由于有了一系列的优秀新作品,在演出市场的经营与创收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可以说,艺术院团的创作上去了,演出市场搞活了,演员的收入就提高了,乐团的品牌树立起来了,过去久违了的市场又回来了。
民族音乐发展,是一个集艺术创作与市场经营综合发展的问题,我们不能因民乐的悠久传统性而忽视当代传承的文化需求,在继承的道路上,民乐要与时俱进,要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这个事业才会有社会基础,才能源远流长。
(作者为中央民族乐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