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刘宽忍埙乐艺术的价值意义

刘宽忍埙乐艺术的价值意义
录入时间:2012/1/10 10:45: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族音乐百场巡礼:土韵——刘宽忍埙乐独奏音乐会》于2011年12月15日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

  本场音乐会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伴奏,古琴大师李祥霆、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琵琶演奏家张强等鼎力协作,别开生面、推陈出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古今对话、中西对话、乐种对话——7000年古老乐器演奏的音乐与当代人心灵的沟通与共鸣;中国最古老的民族音乐与西方大型交响乐的协作与交流;埙乐与古琴、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的联合协奏,使埙乐这一古老的民族音乐在新时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焕发出无限生机。

  从音乐史的角度看,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埙乐演奏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从乐种学的角度看,它标志着埙乐作为一个独特的器乐乐种,其演奏水平和演奏曲目达到了新的高度,摆脱了长期以来仅仅作为特色乐器的附属地位,步入成熟,走向独立。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它标志着一个濒临灭绝的远古文化物种的复活与新生。

  埙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等遗址都有出土,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它是史前人类社会产生的最原始的乐器,与先民们所发明的泥质器皿一样古老。 历史上埙的地位曾高至与钟磬同等,成为祭祀的礼器。但由于埙的音域狭窄、音调不准、音量不大、曲调简单,且多哀怨之音、忧伤之韵,逐渐为主流社会所鄙夷,及至唐代,已沦落为民间自娱自乐的乐器。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无数的音乐人殚精竭虑,开始研制埙,并尝试新的演奏方法,但是埙乐基本上仍处在民间音乐人和专业小圈子的自娱自乐状态,在现代乐队的编制中长期处于特色乐器的从属地位,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推广。

  埙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乐种,必须要在乐器的改良上,在曲目及演奏水平上,达到新的高度,才能适应当代器乐发展的需要。它必须有自身的制器、作曲和演奏的大师,必须要有经这些人通力合作的大型经典作品。

  所谓制器大师,就是能把埙——这种远古时代比较简单的乐器,从音色、音质、音准、音域、音量等诸多性能加以改进乃至革新,为大型经典作品提供必要的物理支撑,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难度曲目中复杂技巧的演奏。而演奏大师就是要能熟练掌握埙的乐器性能,创造性地开拓埙的表现领域,最大限度地提升埙的表现力,能够演奏多种曲式和调式调性的高难度曲目。而作曲大师则要能充分发挥埙乐的风格特点,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经典性作品,不但能展示埙乐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完整表达当代人的心灵意识,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

  刘宽忍将埙乐的制器、作曲和演奏集于一身,无疑是此领域的集大成者和领军人物。他研制的十孔埙,拓宽了埙的音域,提升了埙的表现力,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埙的演奏上,他力求创新,把二胡的委婉缠绵和古筝的淡定沉稳融于埙的演奏之中,综合运用了其他吹奏管乐器的颤音、震音、打音、泛音、垛音、滑音、花舌、循环换气等技法技巧甚至有弦乐的揉弦技法,把埙的演奏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研制乐器和探索演奏技法的同时,他不但自编自创,而且号召与联合其他著名作曲家如饶余燕、程大兆、张晓峰、郭洪钧等,创作了一批能够体现埙乐特色,展示传统魅力,具有民族气派,具备经典意味的大型曲目,如《古渡秋》、《子夜吴歌》、《苏武牧羊》、《风竹》、《远行》、《如莲》等,全方位地把埙乐艺术推向了一个独立乐种所应该达到的高度。

  一枚尘封于千年的出土文物,一个在旅游市场司空见惯的工艺品,一种在音乐演奏中只起着点缀辅助作用的特色乐器,在刘宽忍的手中,发出了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天籁之音,以它独特的音乐之美,实现了远古乐器与当代人的精神对接,深深地打动了当代人的心灵。(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丁科民)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