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民间音乐是原创音乐的母语
录入时间:2012/1/17 0:09: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赵季平,著名作曲家,现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先后为《红高粱》、《水浒传》、《乔家大院》等四十多部影片作曲。近日,中央台记者与文化名家赵季平进行了对话。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交响乐,还是影视剧主题曲,基本都会运用民族乐器、传统戏曲或者是民歌元素,为什么会这么钟情于民间音乐?
赵季平:中国的原创音乐首先要有一个母语的问题,我们常讲继承与创新,我们继承什么,就是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的传统,从中吸取了养料以后,进行创作,赋予它时代感和新的感觉,创作出来新的作品,这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您一直强调音乐要有母语,您觉得什么才是中国音乐的母语?
赵季平:中国几千年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像民歌、戏曲、民间音乐曲,都是对自己民族几千年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非常宝贵的音乐财富,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母语。
记者:听说您出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后,下了一条死命令,让作曲系的学生们学民歌、唱民歌,这是为什么呢?
赵季平:作曲系的学生恰恰更应该去学唱民歌,学唱戏曲。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学生时代就唱了大量的民歌和戏曲,这个对我后来的创作有了巨大的帮助。我们以前学的是苏联体系的东西,现在学的是欧美体系的东西,这是作曲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但真正进入创作以后,你必须有中国自己的音乐语言,这就是你要大量学习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戏曲。
记者:我们经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您觉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赵季平:这个需要一代一代人去努力。欧洲的传统音乐几百年了,我们有音乐学院的这种正统教育也只是近百年的历史,所以说要几代人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