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教学空间 >> 明清时期中外音乐交流史(上)

明清时期中外音乐交流史(上)
录入时间:2012/1/26 23:33: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深入发展

  朝鲜:明朝初年与高丽关系友好,馈赠乐器两次,但规模远不及北宋末年。朝鲜宫廷音乐在经历了13-14世纪蒙古和日本红头军的破坏后,15世纪李氏王朝十分重视宫廷的礼乐文化。中国明末清初时期,与中国实学思潮相联系,朝鲜也出现相同倾向。在音乐上,整顿紊乱的乐制、制作新乐器(编钟、编磬)、改制旧乐器(建鼓、埙、苼等)、乐师演奏质量提高、创作大型管弦乐曲、创造“井间谱”等。重要音乐理论书籍《乐学轨范》,其中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典籍,在律制思想和律制计算方面吸收了中国传统的“五行说”“按月用律”“三分损益法”“四清二变”,强调乐谱和图录的重要性,详细将雅部、唐部、乡部乐器进行区别。古代朝鲜民族音乐既吸收了古代中国音乐的因素,同时又保存着其固有的民族特点。  

《乐学轨范》

  日本:中国明清两代相当于日本从室町时代初期,中经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这时期重要的音乐品种主要有“三味线”音乐——“地呗”(地歌)、“长呗”(长歌),歌舞伎和“人偶净琉璃”;此外还有筝乐、“明清乐”。清代初年,中国有乐师和乐人东渡日本,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而到19世纪末期,中日甲午战争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全盘逆转,此前千余年主要是日本学习中国,而在此之后则变为中国学习日本,在音乐上也是如此。

  “三味线”音乐与中国三弦有渊源,经琉球传入日本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歌舞伎曾深受中国戏剧影响;十三弦筝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后来成为日本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在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音乐文献的研究较过去有进一步发展。  

三味线演奏图  

人偶净琉璃

  明朝时期,中国航海业有很大发展,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音乐交流空前发展,南音、梨园戏、潮州戏(潮调)、粤剧(广腔)等中国乡土乐种剧种传播海外,成为各国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

  与中亚、西亚音乐交流的重要成果

  木卡姆音乐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一个乐钟,是包含歌曲、器乐和舞蹈音乐的大型综合套曲,是中国重要乐种之一,它的渊源和流脉众说不一。根据各种历史文献分析,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的源头和龟兹乐存在联系,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融合着西域音乐、特别是古代印度音乐的成分,所以木卡姆音乐的源头就已经是音乐交流的产物。木卡姆一类的乐种是在国际上广大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的音乐文化现象,而中国新疆的维吾尔族木卡姆音乐最为丰富完整,它按照地区风格划分为五种:南疆木卡姆、多郎木卡姆、北疆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

  珍贵文献《乐师史》是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记录关于“回回曲”的重要资料,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本关于古代维吾尔族音乐的专著,当中包括三项主要内容,17位乐师所属时代、木卡姆的创作、乐器的使用。《乐师史》进一步说明新疆“伊斯兰化”过程中,维吾尔族的音乐文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吸收其他民族、国家的音乐文化。向前发展。  

十二木卡姆 表演

  扬琴唢呐在中土植根 扬琴是在明末清初从琉球传入,早期写作“洋琴”,它是亚洲、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共有的乐器,但名称形制和奏法都有区别。唢呐大多认为发源于西亚,但也有人认为是新疆,目前未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