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上午9点,备受大家尊敬与爱戴的姚艺君教授应第三届艺术实践周邀请,在国音堂音乐厅举办了《中国的歌唱艺术与演唱风格——由青歌赛四种唱法引发的思考》主题讲座,艺术实践处处长、国音堂经理曲学选担任主持。
讲座开始前,曲学选老师首先对姚艺君教授的艺术经历做了简要介绍。姚艺君教授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始终奋战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与科研的第一线,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评审专家、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理论委员会委员、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学会理事。
讲座伊始,姚教授提出了诸如“民族”、“声乐”、“嗽音儿”等一系列与歌唱艺术密切相关,但又在日常学习中容易被同学们忽略的问题,从而引出讲座的主题《中国的歌唱艺术与演唱风格——由青歌赛四种唱法引发的思考》。讲座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分别是“青歌赛四种唱法概说”与“中国歌唱艺术的了解与思考”。前者的“四种唱法”主要是指美声唱法、流行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所谓民族唱法是中国特色歌唱艺术的统称,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而从目前的客观存在与研究现状来看,广义的民族唱法主要包括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民族新唱法四种。其中,在谈到原生态唱法的文化价值与评价体系时,姚教授特别强调了“文化价值相对”的理念,并阐述了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担当”的重要意义。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中国歌唱艺术的了解与思考”中,姚教授以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为基础,用鲜活、生动、直观的讲唱方式对中国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概述,分析了在不同歌唱环境与歌唱心态下,同一题材或内容的音乐作品所具有的不同特色与风格。面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姚教授鼓励同学们要以扎根于泥土的心态区学习传统民族音乐,要高度重视经典作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要善于吸取西方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要在平时的专业训练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真正担当起一名接受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学子应有的文化责任。
艺术实践处处长、国音堂经理曲学选与同学们共同聆听了整场讲座并做总结发言。他谈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姚教授以她深厚的文化积淀与高度的文化责任感,为我们诠释了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文化担当。通过她的言传身教,不仅引发了我们关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更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学子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应具有的历史责任。讲座最后,姚教授就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一一做出解答,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