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音乐发展同步,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艺术上的始终追求,因而不断引进和委约现代和当代音乐家的作品。10月21日在保利剧院,作曲家谭盾(右图)将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带着他专门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创作的摇滚无调性序曲《青春》和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约翰·凯奇标志性的作品《4分33秒》、《星图》等作品,带领北京观众窥探那些世界当代音乐最神秘的音乐瞬间,体验世界音乐发展历程中最独特的感受。
很多人说,当代音乐听不懂。那么这一次谭盾带领中国爱乐乐团演出的五部作品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呢?很有趣,很过瘾。总之,那将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4分33秒》 自然噪音也是音乐
约翰·凯奇是20世纪美国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作家、视觉艺术家。他在美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这场音乐会上,过去从没有在国内音乐会中亮相的约翰·凯奇的作品和谭盾的新作品都将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那首约翰·凯奇的标志性作品《4分33秒》。整部作品的演奏中,演奏者演奏的音符总数为零,换言之,这是一部没有声音的音乐作品,如同一本无字天书。《4分33秒》分属于“无意识音乐”的范畴,“无意识音乐”的特点是作曲家和演奏家要在作品演奏时,尽可能少的参与到音乐过程中,而现场的环境和观众才是演奏的主角,在这个理念中,《4分33秒》做到了极致,因为在作品演奏现场,全部声音都来自于环境和观众,以及台上的音乐家们一些不可避免的“噪音”,这一切构成了这首作品的全部。
《星图》“指挥家的即兴演奏”
约翰·凯奇的另一部作品《星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聆听音乐的方式,重新定义了音乐和声音的概念”。这是凯奇为86人的管弦乐队所作的作品,作品分为86段,每一段可以与其余任意段落进行前后衔接演奏,甚至可以将86段不重复地任意衔接演奏。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没有总谱,因而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指挥家的即兴演奏”。这部神奇的作品将在本届音乐节上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谭盾说:“约翰·凯奇的《4分33秒》是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谱子上完全没有音符。而《星图》,可以说是写给指挥的即兴作品,指挥是作品的二度创作者。”
《青春》 摇滚元素混搭京剧音乐
相比较而言,谭盾的作品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在这场音乐会上,摇滚无调性序曲《青春》是谭盾献给北京国际音乐节十五周年的作品。其特别之处在于,作曲家在作品的演奏中加入了架子鼓这一摇滚乐队最不可或缺但却极少出现在管弦乐团中的乐器。
“无调性与摇滚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点,那就是都意味着创新和革命。今年恰逢北京国际音乐节十五周年,15岁是一个人的青春期,摇滚是属于这个年龄的话语。另一方面,在我看来这届音乐节是与以往不同的。综合这些因素,最后我决定创作这部作品。”谭盾说,“作品中我不但加入了大量的摇滚元素,还包含了京剧的音乐。通常人们将无调性看做是西方音乐中反传统的,而京剧则是中国的传统,中西文化、传统与反传统,这些将在作品中产生碰撞和交融。”(北京日报/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