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荷兰Insomnio室内乐团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为“秋之韵——成都当代音乐节”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音乐厅内宾客如云,座无虚席,作曲系师生悉数到场。
此场音乐会演奏了荷兰作曲家罗宾•德•拉夫的《面对面》,这首作品是罗宾•德•拉夫在与“失眠”交响小乐团长期合作创作的。作曲家将自己对中世纪音乐的理解融入了作品中,以探索将他独有的线型技术与其融合的可能性;将比例记谱法运用到创作中,使其结构在相对简单的动机之上。在这首作品中,最为重要的音乐材料是一个C-E-D-E-C的音程组合,被定义为“音程回文”。从作品名称看,作品主要采用以不断将乐队在配器上的分布进行各种可能性地对 2012年10月16日上午10:45分,作曲家、钢琴家墨瑞兹•艾格特在四川音乐学院多功能厅举行了“别去想风格”的讲座。该讲座由杨晓忠教授主持,卜一家老师承担翻译。作曲系、电子音乐系全体师生及国内外来宾参加了讲座,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墨瑞兹•艾格特1965年出生于海德堡,是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 。墨瑞兹•艾格特是当今活跃在欧洲的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成果包括:1991年,与Sandeep Bhagwati发起“青年新音乐前卫音乐节”(A DEvantgarde-Festival für neue Musik)并担任艺术总监。2008担任波鸿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参加瑞士巴塞尔Les Museiques音乐节;慕尼黑建城850周年上首演《弥撒》(“Missa”);在纽芬兰国际声音研讨会户外演出“Breaking the Waves”;首演《布兰诗歌》序曲“De Avaritia”(直升机与合唱团,文化森林节合奏);2011《梦比夜长》(MY DREAM IS LONGER THAN THE NIGHT);与慕尼黑爱乐乐团祖宾•梅塔(Zubin Mehta)、班贝格交响乐团乔纳森•诺特(Jonathan Nott)曼海姆国家剧院管弦乐学院阿克塞尔•科贝尔(Axel Kober)、德国萨尔州广播交响乐团罗兰•波尔(Roland Boer)等合作举行管弦乐首演。
墨瑞兹在讲座中与大家交流,气氛轻松活跃。他认为,音乐不能刻意地去追求一种风格,不能局限于某一种风格,音乐就像生活一样,是丰富多彩的。谁也想象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当它发生的时候,就像爱情来临时一样美妙。我们不必拘束与什么条条框框,音乐本身是没有什么规则的,它是用来聆听的,我们要用音乐来使一切不可能都变成可能。同样,也可以让一切可能变成不可能。
但不受拘束并不一定是刻意地去追求个性或者复杂化,好的作品不一定要写的多么的复杂,音乐是用来聆听的,再复杂精彩的谱面如果演奏不出好的效果也不能算是好的作品,就像读一本好书,我们不该去从它的书皮去评判它一样。
墨瑞兹还很欣赏富有幽默感的音乐,他说,很多现代音乐都是严肃的,但他自己本身性格很幽默。他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朝着自己内心的方向发展。
最后,墨瑞兹还给我们演奏了一个简单但十分精彩的作品,我们又一次被他震撼。现场掌声持续不断,墨瑞兹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置的手法,使观众听到声部间对置,乐器间对置,强弱间对置等对比、呼应关系。
接下来交响乐团演奏了作曲家哈里森•伯特斯威尔的两首作品《锡尔伯里气态》和《秘密剧院》。《锡尔伯里气态》是根据锡尔伯里山丘命名。主持人介绍说在这座山丘里经常能碰到各种各样往来的人。而在演出中,演奏家们变幻位置,从前面移到舞台后方,使我们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用意。《秘密剧院》是世界合奏中的经典。这是一个展示器乐的曲目,先是混杂的,互相冲撞的声音,直到后来出现一个独白的声音。音乐开始变得平静,直至结束。整首曲子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这场音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使大家不仅体会到Insomnio乐团的高超技艺,还学习感受到现代音乐作品的新思路,新手法。(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李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