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组二轮比赛中的必选中国曲目,昨天成为焦点。进入二轮的16名选手中,有6人选择了这首专门为本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大赛创作的新作品。昨天下午,该曲的创作者禹永一亲临比赛现场。在中国古风今韵之间自由游走,并创作有大量影视及晚会委约作品的禹永一表示,这是一首有旋律更有难度的作品。
主旋律沂蒙小调很熟悉
今年二月,禹永一接到大赛组委会邀约,开始着手为本届赛事创作一首比赛必选曲目。最初他的设想围绕青岛这座城市,并有了一个大体的名称“海之恋”,这一最初的设想直至六月份方被推翻,惯于从地方民间素材中汲取养分的禹永一决定选择更加耳熟能详的山东民歌——沂蒙小调作为主旋律要素,“它的曲调是大家熟知的,可能会更具有亲和力。”
不主张比赛用曲佶屈聱牙
器乐比赛用曲给了禹永一更大的创作空间,他拒绝将比赛用曲写得佶屈聱牙。“曾经也为一些歌唱比赛创作歌曲,通常都要考虑演唱者的音高音域,以及声乐技巧的运用,为小提琴比赛创作无须考虑这些,我所做的只是在追求旋律美感的同时,也要为选手设定一定的难度,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提供空间。”
对于现当代作曲家在创作中常常刻意呈现的不和谐感,禹永一认为,人的审美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人通过技术层面的不断挖掘进行实验和创新,在为领先于时代做出牺牲,他们是十分值得钦佩的。
作曲家创作应当雅俗兼顾
从交响乐、室内乐的创作到影视剧、舞台剧的音乐创作,禹永一的涉猎范围之广令人瞠目,“作曲家的创作应当宽泛一些。高端的、大众化的都应当做得到,雅与俗能够兼顾,而不只是单一地局限于某一领域。”
禹永一对于音乐创作的市场诉求并不避讳,“创作还是要让他的观众喜欢,就像过去西方古典主义时期,有时也是要靠为贵族进行委约创作来赚钱谋生的,艺术创作本身离不开市场。”(青岛日报/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