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不押韵、不合规范、不能称之为诗的诗,在网上流传甚广,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无数艺考生们的辛酸——“在画班学习的日子,独自背负起画包,背负起我们的梦想,跨上奔波考学的火车,寒冬里搓着冻得红彤彤的小手……”
12月23日,入冬最冷的一天,山西艺考统考正式拉开序幕,美术、音乐类的考生首先迈上了考试征途。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紧接着一批批的艺考生将纷纷走上自己的考场,这个冬天对他们来说会异常“寒冷”,前面是曙光还是黑暗,就看近两个月考试的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山西艺术类考生有4万多人,“万人挤艺术独木桥”的比喻并不夸张,艺术之路的酸甜苦辣,他们尝了个遍。在省统考开考前夕,本报记者走近艺考生,切身感受一下,他们的学艺之路怎样走过?
花费多普通家庭难承受
学艺花钱之多,众所周知。尤其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更是难以承受。蓉蓉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靠务农和农闲时进城打工来养活整个家庭。“自己学习不好,但又想上大学,综合考虑美术花钱最少,且自己还有点基础。”蓉蓉说,高二下半学期时,父母听到自己的想法,“开始还很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默默地准备钱,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就读的县一中有自办的基础培训班,比省城的要便宜很多,为了省钱,蓉蓉决定“先在学校学习线条、色彩等最基本的知识”。交了2000元学费,还花了300多元钱买了一套较便宜的美术用品,就入学了。
8月,基础知识学习差不多了,“我就想到省城更专业的画室,学些针对考试的东西。”蓉蓉的想法跟大多数同学一致,班里十几个孩子集体找了个画室。在省城,从8月份到现在,4个月光学费15000元。再加上生活费,怎么都得超过2万元,实在太多了。蓉蓉发愁,自己都不好意思跟父母张口。
同学们只能跟画室的校长一再商量,看能不能看在人多的情况便宜些。所幸,“校长也觉得我们都不容易,就减免了些学费。”蓉蓉很感谢校长,开始了艰辛的学习过程。“过去的4个月,同学中最多的都花了30000了。”蓉蓉很是心疼,这些钱虽然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自己来说,几乎是父母一年的收入了。“临近考试,还要买一套新的好点的美术用具,又得600多元。还有各个学校的报名费,报5所学校就近1000元了。”蓉蓉感慨,这些都需要钱呀,而且还不知道走到最终要花多少。
小结:一旦奔上了学艺的道路,金钱就是一个必需品。相对便宜的美术尚且如此,音乐、表演等其他类的学艺,更是如此。
汗水铺就学艺路
李彬彬1996年出生,今年刚年满16周岁,瘦瘦高高的,一张巴掌大小的脸还带着少年的青涩。在他们学舞蹈的男生中,年龄是算小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一位老师对他说:“你有学舞蹈的天赋,自然的瘦高,肢体还不僵硬,很有可塑性。”从此,彬彬迈入了学舞蹈的大门,并准备通过艺考进入大学。
临近考试,父母为他在山西大学附近报了一个高额辅导班,进行突击训练。虽说有一定基础,并做好了吃苦的打算,但“辛苦”还是让这个男孩数次起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首先让彬彬没想到的就是住宿条件,由于男生只有20多个,女生很多。宿舍有6人间,有8人间,还有一个大房间。毫无意外,所有的男生住进了一个大房间,几乎就是个大通铺。最让人郁闷的是,“晚上,打呼噜声此起彼伏;早上起床,还要排队上洗手间。”彬彬说,“不方便的事情太多了,但为了考上大学,只能忍着。”“每天的课程安排特别紧,早上6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晚上还要加班,从7点一直练到11点。临近考试,估计还会加时间……”彬彬跟他的同伴每天都在咬牙坚持着,压腿、跳跃、放松……晚上回到宿舍,匆匆洗漱完,倒头就睡。
小结:艺考生们一路走来,吃苦是必不可少的,其具体感受不足以用语言为外人道也。尤其到临近考前的日子,辛苦也许已经变成了麻木,期待着最终的解放。
家庭是艺考生的后盾
在艺考之路上,艺考生更是少不了来自家庭的精神和物质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准备参加播音主持艺考的欣欣说:“在家里我是最小的,爸妈本来就最宠我,知道我想学播音主持,也知道要花不少钱,但他们还是同意。”
接下来,父母通过各种门路为她打听“哪有好的老师,谁的辅导班最好”。通过选择父母决定,“先让欣欣在家附近学3个月,临近考试再去省城更专业的辅导班学两个月。”虽然好的专业班每小时收费200元,父母还是希望她能接受最好的培训。
“临近考试了,父母依然不能闲。自己要报考大概10所院校,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有3所院校应该在同一天。”欣欣为父母安排好了任务,“到时一人负责一所,自己去最先考的,爸爸妈妈在另外两所为自己排队,自己就负责考试。”不然,她一个人怎么能应付来呢?
小结: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倾尽全力;为了个人的前途,考生尝尽辛酸;为了家庭的希望,全家共同面对。每个考生在煎熬的时候,应该想想家人,他们的付出也许会给你带来温暖,带来走下去的动力。(山西日报/王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