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名家名曲 >> 《崖山哀》(李方配器)

《崖山哀》(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方配器)
录入时间:2012/2/14 11:31: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广东新会崖山是南宋王朝最后覆亡的遗恨之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三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为代表的忠臣义士精神不灭。宋元崖门海战成为广东地方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文艺作品的“大题材”。古往今来,无数游人来凭崖吊古,缅怀忠烈,创作出大量诗词歌赋,还有戏剧、曲艺、美术、书法、音乐等文艺作品。而近来新推出的“古筝与乐队”作品《崖山叙事曲》,则是一部关于此题材的交响性音乐新品。

  作品以传统古筝名曲《崖山哀》独奏,配以管弦乐队伴奏而成,古曲赋新声。它由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李方配器,由琴筝艺术家韩晓华演奏,江门管弦乐团伴奏。《崖山哀》是一首汉筝(客家筝)传统曲目,为客家筝曲的代表名作之一。原先从中原传入,由精通中州古调、汉皋古谱(广东汉乐旧称)的客家筝传人罗九香(1902—1978)传谱。此筝曲被收入《客家筝曲选集》和多种筝曲教程。此次在独奏版的基础上,配以50多人的管弦乐队伴奏,乐曲的表现力大为丰富,听觉为之一新。

  此曲是一个单乐章作品。开始处比原来的《崖山哀》增加了个短小的引子部分。随着指挥棒起,隐隐出现由乐队轻轻奏出的背景音乐,让听者进入“云低岭暗水苍茫”的时空。

  古筝一出,开门见山就是音乐的主题。原曲的情绪忧伤、哀怨旋律仍为新作主题,是怀古,是叹息。筝稍歇,乐队轻声回应主题。接着是古筝与管弦乐队的呼应、拍和,经多次的变调、回旋,古筝与乐队的色彩、强弱对比鲜明,主题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乐曲引人遐想,带你崖门怀古,发思古之幽情。“月到崖门白,神游海雾深”……忽然,宏大的乐队声戛然而止,筝声跃出,转为稳健有力、速度较快的旋律,与前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是古筝引领着乐队,节奏由慢加快,力度逐渐加大,有如崖门的涛声壮阔。乐段重复了一次,速度越来越快,并紧张地推向高潮。最末乐句放慢,齐奏结束全曲,让听者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指挥和演奏者感情相当投入,尤其是古筝表演从容淡定,游刃有余。古筝与管弦乐队音色协调、和谐,音乐形象丰满,作品很成功。与原版纯筝曲比较,“哀”的分量明显减少,“思”“奋”成份增加,力量感、厚重感大增。但是,作品基本上是筝曲《崖山哀》加入管弦乐队伴奏,并未将主题发展为交响化戏剧性冲突的新作。此外,《崖山叙事曲》的标题可以表现宋元崖门海战的大场面,不谱成大型多乐章古筝协奏曲的话,也可作成单乐章的交响诗,中间还可有古筝的华彩乐段,让独奏者的技巧尽情发挥。依笔者之见,标题去掉原版《崖山哀》中的“哀”字,称《厓山》即可。“厓山”是特定的历史地名,指的是这一特定历史。由于“崖山”通“厓山”,新中国成立后搞文字规范,以“崖山”代“厓山”,却有损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曾为专家学者非议。以《厓山》为曲名,可直觉那份历史的厚重感。(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 林福杰)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