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乐器中,琵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在琵琶流派上,首屈一指的当算“南派平湖”琵琶,而这一派系的传人中“平湖北弹”的琵琶圣手,就得说是保定籍的杨大钧。
杨大钧,河北保定人,在清苑县立乡村师范读书时,就很喜欢音乐。毕业以后留校任教。任教期间曾经投师保定著名音乐教师段中甫,能识乐谱,自抚风琴伴唱,教授学生唱歌,同时兼任同仁中学音乐教师。为求深造,他考进张恨水主办的北平华北大学音乐系,学习琵琶演奏,毕业以后,返回保定继续执教。
1937年,保定沦陷,杨大钧背上心爱的琵琶南下,一路上以弹琵琶换取路费,走到宜昌,巧逢妹夫刘泽民。妹夫将他介绍进入康泽组织的特训班,担任音乐教官。不久,特训班徒步进川。山路艰险,跋涉困苦,他却得以深入山区,采风寻师为乐。后来,特训班在嘉陵江畔的合川县定居。杨大钧就常常搭乘民生公司的轮船往返合川与重庆之间。因为早年,保定布云工厂曾在重庆民生路设有分店,在抗战时期成了旅渝同乡的聚会场所。当时杨大钧为了能有演出机会,设法常去中央广播电台义务演奏琵琶。每当广播里有他演奏的节目,他一定提前到布云分店告诉保定老乡,嘱咐朋友们为他捧场收听。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派特使马歇尔来华,宋美龄主持筹办盛大欢迎会,杨大钧在欢迎会上演奏琵琶助兴。在欢迎会上,杨大钧先后演奏了《十面埋伏》、《平沙落雁》二首古曲,全场中外来宾热烈鼓掌年经久不息。杨大钧的十年春秋,勤学苦练,精湛的技艺这次终于大获成功,演出后获得“琵琶圣手”之美誉。
抗战胜利以后,杨大钧返回北平师范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转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琵琶。在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电影《甲午风云》中,影片中的邓世昌演奏的《十面埋伏》琵琶古曲,正是杨大钧为之配音。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杨大钧培养出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继承了他的衣钵。据报载,刘德海背起琵琶,远赴西欧各国巡回演出,盛况空前。往昔师父逃难成名,今朝高徒西欧各国巡回演出成名,这真成了中国民族器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2004年9月23日,金秋的北京。在设有1713个座席的世纪剧院,坐满了观众,人们在聆听着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庆典音乐会(器乐专场)。 时任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教授的琵琶大师刘德海在庆典音乐会(器乐专场)的前言中提道:“数典”不“忘祖”,“饮水”常“思源”,我们接过前辈厚重的接力棒,继续向前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