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院校动态 >> 上音交响佳作在京吹“集结号”

上音交响佳作在京吹“集结号” 探索中国风格
录入时间:2012/2/29 16:35: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2月28日晚,“和毅庄诚——上音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是上音建院历史上第二次以作品音乐会形式大规模晋京献演,而张国勇率领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联手申城演唱、演奏名家的精湛演绎,也体现了近年交响乐创作、表演“上海制造”的强劲实力。

  音乐会上,张旭儒的最新作品《漠壁长歌》将蒙古族的呼麦、长调与管弦乐融合,时而壮阔时而舒缓,闻之令人感动。温德清为唢呐和交响乐队而作的 《痕迹之四》“把唢呐视作一支毛笔,管弦乐队视作一张宣纸”,将书法艺术的整体结构及其布局的轻重等,折射为作品的节奏变换。许舒亚的交响音诗《韵》,核心音调脱胎于民间音乐 《紫竹调》,交响乐队的多重线条、打击乐的强烈节奏与女高音辽远的演唱呼应,民族风韵展露无遗。叶国辉的《晚秋》将变异的民间齐奏织体与西方复调思维兼容并蓄,体现出作曲家深邃的艺术思维与创作追求。徐孟东为大提琴创作的《沅籁》以古琴名曲《广陵散》的两个乐汇作为核心动机,风格古朴,意蕴深远。周湘林为打溜子和交响乐队而作的《打家业》,对民间打击乐中的音响空间予以提炼,演奏名家杨茹文与罗天棋的打击乐“对答”精彩而扣人心弦。压轴亮相的杨立青为二胡和交响乐队而作的《引子、吟腔与快板》,以唢呐独奏曲《一枝花》的素材为基础,通过有着浓郁鲁西南地区民间音乐风味的独奏二胡声部与交响乐队的相互对比、交汇,形成宏大的气势与生动的情趣。(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