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评论
66. 《江南丝竹求助“局外人”》,上海:《文汇报▪音乐鉴赏版》2002-9-16版
67. 《给民乐一点思考的时间》,上海:《文汇报▪音乐鉴赏版》2003-4-16版
68. 《张国勇的歌剧“情结”》,上海:《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11期
69. 《张国勇的三重角色》,《爱乐》,2003年第12期
70. 《萧白歌剧创作的三乐章》,上海:《歌剧》,2004年第2期
71. 《笔端涌出歌千曲——记作曲家朱良镇》,上海:《歌剧》,2004年第3期
72. 《从张美林的成功看中国美声唱法学生的成长之路》,《教育技术理论》,2004年第6期
73. 《<大河之舞>的启示》,广州:《银幕内外DVD》,2004年第6期
74. 《“十二女乐坊”的“奇迹”》,广州:《银幕内外DVD》,2004年第9期
75. 《中国百灵唱响悉尼歌剧院――评宋祖英“好日子”音乐会》,广州:《银幕内外DVD》,2004年第11期
76. 《大河之舞,纽约现场的评论》,广州:《银幕内外DVD》,2004年第8期
77. 《历史的回响——图兰多·中国紫禁城版》,广州:《银幕内外DVD》,2004年第12期
78. 《金色的收获: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广州:《银幕内外DVD》,2005年第1期
79. 《民族声乐,你将走向哪里?》,上海:《上海音乐学院院报》,2005年11月
80. 《古乐的新生——2005东亚古谱国际研讨会述评》,上海:上海音乐学院院报,2005年12月
81. 《一本优秀的民族声乐教材:〈罗布泊〉》,上海:《歌剧》,2005年第3期
82. 《挖掘中国古乐的音乐使者》,上海:《音乐爱好者》,2005年第11期
83. 《学苑英才,音苑大师——为丁善德诞辰95周年逝世10周年而作》,《人民音乐》,2006年第3期◙
84. 《走出象牙塔的现代音乐》,上海:《音乐爱好者》,2006年第8期
85. 《博采众长释华章》,沈阳:《乐府新声》,2006年第3期
86. 《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综述》,《上海音乐学院院报》2007年12月
87. 《音乐剧中的极致梦幻——谈〈狮子王〉的上海演出》,《上海中学生·音乐评论专版》,2006年10月
88. 《谈萧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创作》,《上海中学生·音乐评论专版》2006年12月
89. 《行无人之迹 草民乐新篇——瞿小松打击乐作品音乐会评论》,北京:《音乐周报》,2006年12月
90. 《评〈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91. 《引商刻羽,捻韵抽豪——徐占海歌剧音乐研究》,《乐府新声》2007年第1期
92. 《弥久醇香,动人肝肠——黎英海作品音乐会评论》,《音乐周报》2007年1月3日
93.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歌剧综合美呈现——由华维版莫扎特歌剧〈假园丁〉演出谈起》,《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94. 《浓墨重彩西域风情——析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音乐周报》2007年2月
95. 《70年岁月历练,50年乐苑辉煌——评“郑石生70华诞暨从教50周年音乐会”》,《上海音讯》2007年3月
96. 《二胡交响“一枝花”——杨立青二胡新曲述评》,《音乐周报》2007年3月
97. 《走向新音响的前沿》,《人民音乐》,2007年第3期◙
98. 《当流行不再是“疯”》,《中学生》2007年第4期
99. 《当目光不再关注于音乐本身》,《上海中职生》,2007年第5期
100. 《今虞回响 琴韵悠长》,《音乐周报》2007年1月31日第5版
101. 《追寻天籁之音——何训田音乐浅析》,《上海中职生》,2007年第6期
102. 《何训田“七日谈”评析》,《音乐周报》2007年6月
103. 《〈尼西的青稞架〉评析》,《音乐周报》2007年6月
104. 《〈土皮赋〉评析》,《音乐周报》2007年6月
105. 《〈融III〉评析》,《音乐周报》2007年8月
106. 《上海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学科发展概览》,《中国手风琴报》2007年6月
107. 《〈秋三阙〉评析》,《音乐周报》2007年9月
108. 《黎英海学术研讨会述评》,《人民音乐》,2007年第6期◙
109. 《跨文化审美思维下的美感呈现——评朱世瑞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人民音乐》,2007年第11期◙
110. 《中国交响鼓噪世界》,《音乐周报》2007年11月28日第5版
111. 《丽词俊音,交响华章——2007上海音乐学院钟鼓奖国际作曲暨高峰论坛述评》,《人民音乐》2008年第3期
112. 《继承和毅庄诚优良传统——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年综述》,《人民音乐》,2008年第5期◙
113. 《乐苑凝香——纪念上音民乐系庆贺建系50周年》,《音乐周报》2008年第4期
114. 《无心插柳的上音“老生”张千一》,《音乐周报》“军旅生涯”,2008年第7期
115. 《陈应时:甘为中国音乐史学“造砖人”》,《音乐周报》2008年第6期
116. 《美神归来 倾国惊艳——评舞剧〈云水洛神〉》,《音乐周报》2008年第20期
117. 《临观舞剧〈云水洛神〉》,《音乐爱好者》2008年第7期
118. 《钢琴上的东方儒雅与西方奔放》,《音乐爱好者》2008年第8期
119. 《陈洁驻院上音开启中国秀》,《音乐周报》2008年8月27日
120. 《贾达群〈秋三阙〉古韵新法》音乐周报 2008-10-22-05
121. 《赵维平:在东亚音乐的流动中探寻中国音乐的历史踪迹》,《音乐周报》,2008年9月17日第6版
122. 《钱亦平:引导音乐分析》,《音乐周报》,2008年10月1日第6版
123. 《杨立青:构筑传统与现代的标签》,《音乐周报》2008-12-24-6
124. 《扎实的功力,新颖的视角》,《乐府新声》,2008年增刊
125. 《陈洁:下一个朗朗》,《音乐世界》,2008年第8期
126. 《评〈音乐审美心理学概论〉》,《读书人报》2009年6月号
127. 《从刘诗昆的钢琴独奏音乐会看其社会教育贡献》,《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28. 《金岂让民乐“惊奇”》,《音乐周报》,2009年11月18日
129. 《〈解放〉中的艺术解放》,《音乐周报》,2009年9月28日第五版
130. 《〈结构诗学〉的诗性韵律——评〈结构诗学〉》,《音乐周报》,2009年11月18日第五版
131. 《交响二胡“西北情”——王建民第四二胡狂想曲评析》,《音乐周报》2009年11月
132. 《说唱剧〈解放〉音乐评析》,《人民音乐》,2010年第1期◙
133. 《多元复合,古今并陈》,《中国音乐教育》2010年第1期
134. 《〈和谐欢歌〉解析》,《歌曲》,2010年第6期
135. 《张千一新近音乐创作评析》,《文艺报》2010年8月6日第8版
136. 《评〈当代中国音乐学〉》,《文艺百家》2011年第2期
137. 《析繁音纵和 论主复融贯——评“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和声研究〉》,《读书人报》2010年10月号
138. 《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述评》,《音乐周报》2010年10月
139. 《曲论曲作探新知,二胡学科谋新篇》,《中国民乐》,2010年12月5日、15日连载
140. 《中国打击乐鼓动意大利》,《人民音乐》,2011年第2期
141. 《文化学视野下的律学典案研究——评〈中国古代文化及“梦溪笔谈”中律论研究〉》,《音乐研究》,2011年第3期
142. 《指二胡演奏之道 导民乐学理之途》,《中国二胡》2011年2月号
143. 《融会多元艺术元素 架构大爱和谐美感》,《艺术通讯》,2011年第3期
144. 《舞剧〈马可波罗〉评析》,《广东艺术》,2011年第3期
著作
1. 《中国音乐简史》(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海南汉族音乐舞蹈(通论)》(合著),海南出版集团
3. 《唐代大曲的历史与形态》,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4. 《史学视野下的音乐评论》,安徽文艺出版社
5.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音乐部分》,中国ISBN中心
6. 《曾侯乙编磬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
7. 《中国歌剧音乐史简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8. 《艺术中国-音乐卷》,南京大学出版社
9. 《中国钢琴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10. 《朱晓谷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
11. 《中国音乐的评论实践与理论反思》,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题
(一)主持:
1. 《安徽音乐史》,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0CD88
2. 《隋唐俗乐研究》,2010年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项目,编号:20100470583
3. 《中国古代俗乐史》,2010年教育部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编号10YJC760068
4.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当代艺术音乐创作研究》,2004年江苏省教育厅课题,编号04SJB760008
5. 《中国乐律学的理论与实践》,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所课题
6. 《清代乐律学文献研究》,2006年扬州大学科研处课题
(二)参与:
7. 《五项全能音乐教育理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性研究》,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GLA102043
8. 《现代打击乐学科发展的可行性研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2006年课题
9. 《中国音乐学术史》,2007年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建设项目
10. 《中西歌剧音乐比较研究》,2005年太原师范大学科研处课题
获奖
1. 《海南汉族音乐舞蹈》获2008年首届“海南省文艺评论奖”“特别奖”
2. 《跨文化多语言视野下的音乐综合美显现——评朱世瑞室内乐作品音乐会》获2008年“人音社杯”第二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优秀论文奖
3. 《唐大曲的宫调研究》获2009年安徽省第三届音乐论文评奖“三等奖”
4. 《考源大晟乐钟型态 解疑宋代黄钟律高——评<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获2010年“人音社杯”第三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二等级”
5. 《基于“活态”理念下的安徽泗州戏的保护与开发研究》获2010年第五届国家戏曲论文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