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景应邀做客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纵横三人谈”
录入时间:2012/3/28 13:4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2012年3月22日下午,由中国音乐学院院研究生处、音乐研究所与作曲系共同主办的“音乐纵横三人谈”系列讲座第十期在主楼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本次邀请的主讲嘉宾——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郭文景教授与瞿小松、谢嘉幸两位教授一道,与我们分享川剧和藏剧的徒腔演唱与帮腔对他的影响。
郭文景教授主要创作包括一部室内歌剧《狂人日记》、一部合唱交响乐、三首协奏曲、两部交响诗、几部室内乐作品,以及20部电影和25部电视片音乐。四川民间音乐的影响赋予他的作品一种阴郁和神秘的特性。他的作品先后六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蜀道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曾获得“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及“中国百名优秀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讲座伊始,谢嘉幸教授对郭文景教授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引出了本期话题,瞿小松教授也回忆起年轻时与郭教授的同宿舍生活,并向大家介绍郭教授写作的特点。对于川剧,他并没有刻意的学习和模仿,而是儿时生活环境中多年的耳濡目染。第一次在他的作品中出现明显的帮腔是1986年创作的《蜀道难》,郭教授在讲座现场对《蜀道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将歌词与音响结合,给大家讲解其中的独到之处。谈到藏剧的帮腔对他的影响时郭教授说:“1986年我曾随重庆电视台赴西藏,在很宽的草原上,第一次接触到了宽广、辽远的藏剧,这一次的经历给我带来很深的影响。在后来的《天地的回响》、《金刚经》等作品中,都有一些藏剧帮腔的味道。”郭文景教授还兴致勃勃的与同学们分享了《金刚经》、《列子》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席间,郭文景教授还介绍了他是如何把帮腔发展为复调思维。
最后,郭文景教授总结到:“川剧对我创作的影响,不是学习的结果,不是采风的结果,而是日常生活影响的结果,是地域文化潜在的、是一个艺术家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背景对作曲家的影响。至于藏剧,仅仅是我在1986年的一面之缘,之后它的某个特点就在我的创作中持续出现了。”
讲座最后,郭文景教授饶有兴致的邀请大家踊跃提问,大家的提问视角多样、内容深刻,涉及了音乐批评、中国作曲的民族化未来走向以及爵士乐、摇滚乐、流行乐与作曲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问题,引发了台上三位主讲嘉宾的热烈讨论和与学生的友好互动。郭文景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浅出的讲座内容以及准确到位的语言表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在场师生意犹未尽,多次报以热烈掌声以示感谢。(来源: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