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00年的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开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表演、舞蹈学增补了宁夏地区本科专业教育的空白。十多年来,在国家民委的亲切关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紧紧围绕 “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文化传承创新”要求,高度重视民族艺术的教学传承和艺术创新,积极探寻艺术教育教学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先后创作出了《搅团团》《水溢金瓶》《星月璀璨》等原创舞蹈及融合了多个音乐元素的“花儿”合唱《歌是阳沟妹是水》等贴近回族群众生活实际的大量艺术作品,并先后五次在中国舞蹈“荷花奖”中获奖;两次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五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九次在回族舞蹈展演中获奖;《舞弈方棋》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一等奖。这些获奖作品,无不凝聚着学院师生对少数民族艺术传承创新的执着追求,无不彰显着我校立足民族地区,为民族艺术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办学理念。
汲取民族艺术营养 提升创作实践能力
《星月璀璨》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舞弈方棋》的表演者都是来自北方民族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指导老师告诉记者,用年轻群体来演绎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体育项目,也是想将这个古老的民间运动在年轻人当中传承下来。” 这是2011年9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以“宁夏:方寸间的精灵”为题,采访报道我校在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的表演项目《舞弈方棋》中的一段解说。2011年5月,音乐舞蹈学院接受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编排表演项目后,学院高度重视,副院长刘庄等教师精心构思,大胆创新,将方棋的体育元素与回族浓郁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用人体作为灵活多变的棋子,以舞蹈、操练的艺术形式展现方棋的走法、变化。《舞弈方棋》由此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一等奖。正像刘庄在总结时说的那样,“作为舞蹈教师,我们只有深深地汲取民族艺术的营养,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我们才能与众不同”。
正是基于这样的不同,为了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现实生活的素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原创艺术作品,老师们经常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反复实践,努力进行艺术创造和探索,在《剪花花》《喊窖水》《搅团团》《水溢金瓶》《星月璀璨》等舞蹈创作中,将回族生活中的简单质朴的动作、形态,把舞蹈语汇、音乐服装设计等进行多元素艺术创作与加工,由此丰富了回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一位舞蹈专业的学生说:“我是一位南方来的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回族舞蹈。在老师的创作、教学、排练中,我爱上了回族舞蹈,每一次演出,我都像是接受了一次洗礼。我要把回族舞蹈带回我的家乡,通过舞蹈,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花儿本是心里的话,不唱由不得自家”,这是在塞上江南的回乡中流传的一句话。“花儿”以其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成为宁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音乐舞蹈学院的声乐老师们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充分利用我校作为民族高校这一特殊平台,积极调整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将“花儿”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为了上好《花儿演唱》课程,学院专门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员、原宁夏歌舞团的著名艺术家严青霞担任主讲教师,并鼓励更多的声乐教师积极参与“花儿”的教学与实践。在《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中,增加了“花儿”曲目的合唱的份量,并成立了花儿合唱团,专门演唱“花儿”曲目。2011年至2012年两年中,合唱团演唱的《尕妹子门前浪三浪》《哥是阳沟妹是水》《尕妹子是天上的白鸽子》获金钟奖合唱比赛优秀奖和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一等奖。去年,在自治区举办的中阿经贸论坛---校长论坛开幕式上,一位观众听完我校“花儿”合唱团的演唱后说:把原生态“花儿”融入美声和民族元素演唱,使之艺术化,这在全国高校还是第一次。王建国老师的《宁夏“花儿”演唱的创新性教学实践的方法》被列为校级重点教改项目,并在校级精品课程《声乐表演》中涵盖“花儿”的教学内容,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刘阳生老师的《“花儿”合唱艺术初探及应用暨“花儿”的保护与传承》被列为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同时,《宁夏坐唱艺术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研究》《花儿演唱中多声部的研究与应用》《宁夏音乐创作中的民间音乐素材研究》《回族舞蹈的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宁夏民族民间器乐研究》等五项科研项目被列为宁夏艺术科学规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