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坎杰罗·柯莱利(Arcangelo Corelli)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而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富于歌唱性的演奏特点,为意大利学派奠定了基础。
柯莱利1653年2月17日生于富西尼亚诺,1713年1月8日卒于罗马。初在法恩扎学习音乐,1666年赴博洛尼亚深造4年,曾从G.B.巴萨尼学过小提琴。17岁成为博洛尼亚爱乐学会会员。1675年以演奏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定居罗马。1687年任枢机主教B.潘菲利的宫廷乐长。
柯莱利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是发展了小提琴音乐艺术,写出很多卓越的小提琴作品。尽管他用音从不超过第3把位,但是他把意大利的声乐写法移植到小提琴上,很多慢板乐章都写得非常抒情、柔婉,如同人声;相比之下快板乐章却较为逊色,这大概是受当时的技巧限制。他的室内三重奏鸣曲和大协奏曲,为J.S.巴赫和G.F.亨德尔等人的独奏奏鸣曲和管弦乐协奏曲打下了基础。他的三重奏鸣曲采用慢—快—慢—快为序的套曲组合,为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初期的作曲家们所仿效。其主要作品有:三重奏鸣曲24首(作品1、3,后改称教堂奏鸣曲),室内三重奏鸣曲24首(作品2、4),独奏奏呜曲12首,大协奏曲12首。
作品目录
作品第一号:《12首三重教堂奏鸣曲》(罗马,1681),为两把小提琴、大提琴、或低音提琴以及管风琴而作,献给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作品第二号:《11首室内奏鸣曲》(罗马,1685),为两把小提琴、大提琴和羽管键琴而作,献给帕姆非利红衣主教;
作品第三号:《12首教堂奏鸣曲》(罗马,1689),为两把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鲁特琴和管风琴,献给莫迪那公爵;
作品第四号:《12首室内奏鸣曲》(罗马,1694),两把小提琴,大提琴,献给奥托波尼红衣主教;
作品第五号:《6首教堂奏鸣曲》,《5首室内奏鸣曲》和一首La Folia(罗马,1700),为独奏小提琴,大琴提和羽管风琴而作,献给勃兰登堡的女选帝候索菲夏洛特;
作品第六号:《12首大协奏曲》(阿姆斯特丹,1714),为两把小提琴和琴的独奏重奏曲和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协奏组而作,这部作品事柯瑞里的学生佛纳里在柯瑞里逝世后一年根据手稿出版的。
艺术成就
(1)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小提琴家,确立了乐队中统一弓法的形式。
(2)明确了大协奏曲的乐队编制,将小乐器组设计成三重奏鸣曲的格式,亨德尔和巴赫的独奏奏鸣曲与乐队协奏曲就是在他创作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3) 他是第一个完全用大小调体系进行创作的作曲家。
(4)作品《福利亚变奏曲》是最早的小提琴弓法大全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