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中国音乐学院院赵冬梅副教授承担的北京市课题《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传统元素》(编号SM201010046004)顺利结项。
该课题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与中国传统元素的诸多要素中选择“音高元素”为切入点,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在这方面的探索及成功的经验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单个音形态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从单个音的腔化、音色和单个音观念的立体化拓展三个方面研究了“单个音”这一构成音乐的最小单位与现代音乐观念和作曲技术之间的血脉关系。
第二章“对传统音乐旋律及其构成要素的引用和创新”,从传统旋律和传统旋律元素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传统音乐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梳理和归纳,对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被重新发现和在作品中的表现意义进行重点剖析。
第三章“纵向多声中的中国传统元素”中包括“民间多声对西方原有多声部写法的突破”和“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相适应的现代和声语言”两节。旨在挖掘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与古老的中国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及其在音乐形态上的传承、变异和重构,进而揭示中国当代作曲家与其他国家作曲家的不同以及他们能够被世界所瞩目的根本原因。
该研究成果涉及的作品来自老、中、青几代中国作曲家,所选作品基本涵盖了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不同时期。在实例选择上,特别关注将中国传统音乐中某些音高元素作为现代音乐创作的源头并加以创新和发展。
高为杰、李西安、杨青、李吉提等评审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传统元素》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它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传统元素入手,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打起了一座桥梁。研究成果对相关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所进行的梳理与界定,在某些方面对现有理论有所突破,对中国传统音乐学和音乐分析的理论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由于此项研究将由中国作曲家探索和创造出来的、带有中国传统印记的现代作曲技术进行了研究、梳理和理论提升,这种鲜活的经验和理论也必然会在中国当代作曲技术的理论建设中产生积极的影响。(来源: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