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锴教授从事和声教学与研究数十年,为中央音乐学院各个专业及各种级别和声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殚精竭虑,成就斐然。2012年,吴式锴教授将迎来八十寿辰。借此时机,对吴先生的学术成就进行梳理和研讨,无论对于中央音乐学院未来的和声学科建设和发展,还是对全国的和声教学及研究的意义,毋庸置疑。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对音乐的创作和研究,提出了新的展望和要求。尤其是国家和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将文化发展提到了全新的高度。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先祖们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明示。和声作为音乐的基础学科,其对于创作和研究的巨大作用,全世界的音乐人早已心知。对这个学科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研究和探讨,永远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重要意义。
为促进国内和声教学及研究水平的提高,展示该学科近年来取得的优秀成果,在庆贺吴式锴教授八十华诞之际,隆重举办全国和声学术会议。经“2012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论坛组委会”研究决定,为迎接本次会议举办,面向全国及海外公开征集(汉语)和声学术论文。
一、论文主题及内容
1.关于吴式锴教授和声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研究:(1)吴式锴教授的学术品格;(2)吴式锴教授的研究成果;(3)吴式锴教授的教学成就;(4)吴式锴教授的其他人文贡献。
2.关于和声风格与教学:(1)和声写作中的风格把握;(2)和声分析中的风格问题。
二、论文要求
1.论文的格式应符合学术期刊发表规范,每篇论文字数在15000字以内,引文及参考书目需注明出处。
2.每项论文主题每人最多报送一篇论文。组委会特别约稿的论文不计算在内。参评论文要求只能具有唯一作者,且从未正式发表和出版。
3.参评论文作者有责任保证所提供的一切信息真实有效,否则不具备参评条件。如入围论文被发现信息不实或违反学术规范,不仅将被取消资格,并且论文和
作者的违规情况将被公布于网站。
4.报送的论文将不能退还,请自留底稿。
三、参评作者范围
1.所有音乐专业(理论、创作及表演)的从业者、在读学生。年龄不限,国籍
不限;
2.本次论文评选活动将分为音乐工作者和高校在读学生两个级别,在职攻读学
位者可以学生身份参评。
四、评选及奖励
1.除特别约稿主题论文之外,征集论文入围名额共10-12篇。入围论文作者将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年会优秀论文”证书,入围论文将收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年会论文集》正式出版。
2.2012年 10月 14-17日为会议时间,部分入围论文作者将受邀在年会中进行论文阐述,每人 20-30分钟。
3.2012年 9月3日至9月30日为评选时间,揭晓仪式将在会议中进行,并将为入选论文作者颁发证书。入围作者名单和论文题目将在中央音乐学院网站和全国音乐媒体发布。
五、论文提交
1.参评者需填写“论文评选申报表”表格下载地址:http://www.ccom.edu.cn报名表可以两种方式提交:
(1)以电子邮件将表格和照片发至秘书处邮箱:ccomfma@126.com
自本征集函公布之日起即可先行提交;
(2)纸版报名表随纸版论文邮寄。
2.纸版论文需提交 2份(邮寄)和电子版论文 1份(电子邮件),电子版中不能出现作者姓名;纸版论文提交一律使用 A4纸并装订成册,文中谱例采用清晰格式的图片;
3.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或护照复印件(可注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年会论文征集专用),在校学生还需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包括本学年注册信息),随纸版论文同时提交;
4.论文截稿日期:2012年9月2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纸版论文邮寄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 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615室
李婷女士收 邮编:100031;
电话:010-66425720
请在信封上注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年会论文征集”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