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国威(左)和母亲周胜琴
灵秀、温婉、优雅,这是闫国威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22岁的她现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大三学生,2012年作为学院二胡专业的唯一入选者,被中央音乐学院评选为BOB拔尖创新人才。
这几天,她一直在忙活6月16日在家乡梅河口举办的学习二胡以来的首场专场音乐会。“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音乐会,那么就一定要办得有意义。”闫国威说,6月16日是已故父亲的诞辰日,在父亲节来临时,选择在梅河口举办音乐会,是对父亲的缅怀和告慰,更是对曾经给予她大力帮助的家乡父老一次回报。
先说说她 10岁开始师从二胡演奏家
闫国威曾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父亲是辽源矿业集团梅河煤矿的主任工程师,母亲周胜琴是高中老师。
周胜琴告诉记者,当时她和丈夫闫真以为会生个男孩,就早早给肚子里的孩子取名闫国威,尽管后来生的是女孩,但还是坚持叫这个名字。“不管男孩女孩,长大了都要扬国威。”周胜琴说。后来,女儿越发显露出文艺天赋,不但喜欢唱歌跳舞,而且模仿能力超强。女儿6岁时,跟随启蒙老师张万仁学习二胡。
8岁时,夺得吉林省“青苗杯”二胡比赛儿童组第一名。
一次,闫国威在电视上看到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于红梅的音乐会,深深地被于红梅细腻感人、充满激情的演奏所吸引,“妈妈,我想跟这个老师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胜琴带着10岁的女儿在中央音乐学院门口蹲了3天,见到背二胡出来的人就打听于红梅。这种求学精神打动了于红梅,从此周胜琴每周都要带着女儿到北京上一节于红梅的课。
2005年,闫国威获“中录杯”中国国际二胡邀请赛少年组第一名;2008年10月参加台北民族器乐大赛获第三名,同时获特别奖《二胡协奏曲——快雪时晴》成绩最优奖,并担任此曲的世界首演……2011年获“宋庆龄音乐基金会”奖学金;2012年获“文华艺术院校民族器乐大赛”二胡青年组演奏奖(最高奖);2012年被中央音乐学院评选为BOB拔尖创新人才,是学院二胡专业的唯一入选者。
再追忆父亲 再苦再难,也要让女儿走进最高的音乐殿堂
为了让女儿的艺术之路顺利地走下去,闫真开始到条件恶劣的小矿井兼职,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每周五我都要带着孩子坐火车到北京去上课,周日再坐火车赶回来,在北京我们就住在地下室。”周胜琴说,每次她和女儿出门,丈夫都满脸愧疚,眼含泪水,说对不起你们娘俩了……”“有时候我真想放弃了。”周胜琴说,但丈夫表示,再苦再难,也要让女儿走进最高的音乐殿堂。
2001年年初,闫真陪同妻女到北京准备参加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考试,在天安门前照了一张全家福后,他就匆忙回家挣钱去了。3月7日闫真兼职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他和工友下去灭火时,因抢救前面一个工友,防毒面具出现问题,导致毒气进入而遇难。(新文化报 编辑:越莉莉)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