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武汉音乐学院竹笛专业的全体师生在新校区行政楼六楼会议室与到访的中国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师生们召开了竹笛专业学术交流研讨会。
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谭军教授、民乐系书记钟岚、民乐系副主任荣政教授、民乐系管乐教研室主任周可奇副教授、民乐系青年教师谢闻吉、附中青年教师徐鹏及民乐系全体笛子专业学生和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张维良教授、附中青年教师张健及国乐系、附中笛子专业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首先,谭军教授代表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对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对6月14晚的音乐会的成功表示了祝贺。他认为本次两院民乐专业交流活动影响力非常大,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希望以笛子专业为起点,辐射到民乐学科的所有专业,使更多的专业加入到这个交流活动中来,使更多的专业受到益处。长此以往,也会对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此为契机,建立一个长效的合作机制,将此类活动做大、做好,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随后,荣政教授宣读了本次研讨会的议题。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张维良教授分别就议题展开发言。他就关于笛子教材建设的问题展开谈到:中国的竹笛,演奏方法得当,不仅可以演奏出十分优美婉转动听的音乐,而且也有健身保健的作用;口风与气息的配合,有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了口风的控制,却忽略了气息的控制,呼吸浅,用气不对,反之,呼吸不错,口锋又不好,唇部肌肉太过于紧张。这一问题导致了现在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基础不牢,后面一系列的工作就等于是徒劳,手指的按孔也要像弹键板一样实在,由慢到快一下一下的练习,所有的基本功训练都是枯燥的,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吃苦。同时他还提出:学生们应该把握自己的心态,不要被别人所影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人做事要有规矩,平时要多练琴,不给自己找偷懒的理由,脚踏实地的循序渐进练习,全方位的涉猎知识,关注人文与时政;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全方位都很优秀的音乐人。张维良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话,让大家的奋斗目标更明确了,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学生生涯中更加刻苦的练习。
本次研讨会是在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和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共同努力下完成,旨在提高民乐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民乐文化传播者和继承者、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做贡献。作为回访,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笛子专业师生将在今年十月份回访中国音乐学院,预祝今年十月份的两院交流活动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