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李德伦全国指挥比赛22日在青岛落幕,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焦阳和辛辛那提大学的景焕分别赢得第二、第三名,第一名空缺。评委张国勇表示,这是评委会对比赛艺术质量高标准要求的结果。
本届比赛2月22日启动,共有来自海内外各地的68位中国籍选手报名参赛,最终12名选手入选青岛现场比赛。比赛聘请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著名指挥家黄飞立担任艺术顾问,由格纳迪·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担任评委会主席,郑小瑛、张国勇、俞峰、谭利华、李心草、梁大南担任评委。
关于第一名空缺,据评委张国勇介绍,根据国际比赛惯例,评委会对冠军成绩设定了一个“上线”,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产生不了第一名。“这既是对选手负责,也为今后继续举办这一赛事预留了向上发展的空间。”张国勇说。
颁奖现场
比赛评委会主席、俄罗斯著名指挥大师格纳迪·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表示,指挥对一个乐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和提携青年指挥人才,对于提升中国交响乐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成长进步的空间和舞台,是一项着眼未来、立足长远的崇高事业。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为焦阳颁奖
焦阳、景焕和取得决赛资格的李昊冉三人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之后出国深造,也都有参加国际指挥比赛的经历。23晚,焦阳和景焕在市人民会堂携手青岛交响乐团,为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在致辞中指出,发现和培养指挥人才,是这次比赛的根本目的。在老一辈指挥家的关怀和帮助下,一批优秀的青年指挥人才正在茁壮成长。指挥是一个乐队的核心和灵魂。指挥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对于提升中国交响乐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期望通过这届比赛,给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使优秀指挥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陶诚表示,对每一位选手来说,这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经过三轮比赛,虽然第一名的空缺略有遗憾,但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评委们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以及比赛的含金量和权威性。
去年是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逝世10周年。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交响艺术发展,在引进外国经典交响乐、推广中国原创交响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担任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艺术指导、中国交响乐团顾问、北京交响乐团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这次比赛以李德伦先生的名字命名,既是对为交响乐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李德伦先生的纪念,也符合国际主流指挥比赛(比如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马勒国际指挥比赛和卡拉扬国际指挥比赛等)的命名规则,将力争打造一个中国的指挥比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