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杭州大剧院,在一场名为《水之韵》的音乐会上,谭盾将会首演他为西湖创作的音乐作品《水摇滚》。
“把音乐与水联系起来比较困难,可是我们相信音乐是所有人都可以听懂的语言。”昨天(7月22日),这场音乐会的组织者之一,“音乐,为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协会主席梅里·马达沙希这样解释音乐会的初衷。而这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的音乐会,选择在杭州主办,则是因为杭州“是座非常尊重水”的城市。
关于水,杭州是座样本城市
据介绍,“音乐,为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协会是一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密切合作的民间文化组织。它曾经组织过一系列公益主题音乐会,让不同文化通过音乐对话交流。比如,2010年亚运会期间,这个组织以“文化和谐”为主题,邀请了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在广州举办了一场大型的音乐会。
而保护水资源,则是这几年这个协会演出的最主要主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目前,地球上仍有六分之一的人没有新鲜饮用水,而到2030年,将有更多人面临缺水的威胁。“我们希望通过举办一系列音乐会,去唤醒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梅里·马达沙希说。
选择杭州作为此次音乐会的举办地,其实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梅里·马达沙希介绍,他们在中国走访了很多城市,希望能找到和水资源保护的主题相契合的样本城市。最后选中了杭州,是因为杭州是一座尊重水的城市,它对水资源利用有非常好的模式。“杭州不仅拥有非常漂亮、干净的湖面,它更是诠释一座城市如何与水资源共生并获益的样本。正因此,杭州西湖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充满世界音乐风格
“这是场独一无二的音乐会。”梅里·马达沙希有点骄傲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音乐,为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协会与全球500多位音乐家有联系,每场音乐会会根据主题的不同、演出地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曲目和表演者。
所以,9月15日的《水之韵》音乐会,充满了“世界音乐”的风格。
像维瓦尔第的《海上暴风雨》就进行了重新编曲,将由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沃尔夫冈·大卫和中国二胡演奏家果敢合作完成。而法国作曲家作曲的《自然》,演奏者除去交响乐团外,还有七位来自欧亚的传统乐器演奏者,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国的琵琶演奏家于源春。
当然最受关注的还是谭盾。“他是位国际公认的音乐大师,他的音乐被广泛接受。我相信他为这场音乐会下半场专门创作的《水摇滚》,肯定会引起轰动。”梅里·马达沙希说。(来源:杭州日报/记者 桂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