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肖韵阁先生的客厅,一副醒目的鹤顶对联立即跳入你的眼帘:“韵缀五音扫流辟,阁藏六律正世风”。这是肖先生的自励,也是先生的座右铭;是他七十多年来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的宗旨。冠首二字正是先生的艺名。肖先生原名棣萼,但从学艺开始即取名韵阁。可见他对音乐声韵的擎爱。
肖先生是广东省潮阳县棉城人。1900年出生于天津市,现年96岁。他是潮州音乐的著名演奏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毕业于广东大学(现在的中山大学)但从小嗜爱音乐,且又生长在古典音乐之乡的棉城,得到传统音乐的薰陶,虽入数学之科门,却恋潮乐之艺路,终成音乐名家。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肖先生在广州读书时.拓经常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学业之余,陶醉于音律。他组织了“潮汕同学音乐研究会”,曾与林永之等人组成潮州音乐小组,汇同吕文成带领的粤乐小组参加“岭南大学音乐会”,在同台演出交流艺术中初露头角。
三十年代,肖先生回家乡棉城,是潮阳县棉城一年一度“赏仙会”的积极活动者。在此期间,他追访艺家,广集资料,汲取艺英,学习了不少古典宫庭音乐,继承了“五声调”、“潮阳笛套”等富有研究价值的一批稀有古谱,艺事日臻完善。
四十年代,肖先生东游上海,即被上海的“韩江丝竹社”聘为音乐指导,同时还参加上海市“?雿国乐社”。肖先生在上海独奏古筝,潮乐名曲《粉红莲》和重六《柳青娘》(加采花牌)是他的保留曲目。由于他对乐曲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独特的演奏技艺,一时被誉为“南国筝王”。他的洞箫独奏也受到洞箫名家孙裕德先生的青睐,成为艺坛挚友。
肖先生是第一个把北派琵琶的指法和大套谱带到汕头传播的音乐家,他为沟通南北派琵琶的技艺,为丰富潮州琵琶演奏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六十年代是肖先生音乐创作的旺盛时期。他创作了著名的独奏曲《汩罗江》,筝独奏曲《蕉声四调》。打破了潮州筝曲一味弹奏“弦诗”的习俗,使潮筝从原来传统的十几个指法发展到几十个指法,从技巧上丰富了潮州筝的表现力。
他创作的唢呐曲《华山畿》一面世便不胫而走,成为优秀的唢呐独奏曲。他精心发掘、整理、订指法的《南胡笳十八拍》已成为潮州琵琶的代表作。
1961年肖先生应邀到潮阳县搜集整理古曲,撰写了专著《潮阳笛套古乐》和《说五声调》,还搜集整理了上百首宫庭古乐。同年被大埔县汉剧团(后改为广东省汉剧院)聘请为音乐顾问。这期间,他结识了罗琏、罗九香、罗璇等汉乐名家。一同为发掘、整理和发扬汉调音乐作了大量工作。
1963年,肖先被聘为广东汕头戏校音乐顾问,培养了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琵琶、古筝人才。
1979年,肖先被聘请到星海音乐学院,负责对民乐系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辅导。他溶化了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研究成果,先后写下近万字的《音乐什俎》。其中计有《潮州筝的几个定弦》、《问声知情》、《辨音知义》、《二四谱说》等。《音乐什俎》是肖先生一生的艺术结晶。
八十年代,他再次被汕头戏校聘为音乐顾问,辅导中青年教师。这期间又整理了别出一格的软线曲《月儿高》、稀有古谱《柏舟操》、《秋胡》,根据聂耳的器乐曲《昭君和番》改编成三弦、琵琶、筝合奏曲《昭君出塞》等。其中《昭君和番》在1981年全省中专艺术学校汇演中成为优秀艺术节目。
在几十年的艺术道路上,肖先生总是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从不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在艺术造诣上已形成独树一帜的演奏家和理论、作曲家而饮誉海内外。更为可贵的是先生的胸怀,他从不存任何门户之见。从善如流既是他做人从艺的准则,也是他教诲弟子门生的懿训。
先生一生豁达,陶然自得,现在已是九十六的高龄,但精神矍铄,操琴自如,是筝界乐坛的不老翁,同行后辈无不深以为幸。